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月·大家谈|科普是医生的另一种治疗利器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科普月·大家谈|科普是医生的另一种治疗利器

来源:光明网2025-09-08 09:26

  编者按: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网特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来,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欢迎赐稿:cailin@gmw.cn)

  【科普月·大家谈】

  作者:陈小兵 万百顺(分别系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

  往年,全国科普日的热潮总会席卷各地,随着今年全国科普月的到来,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科普正从“节点式”的集中宣传,转向“常态化”的持续陪伴。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这种变化让我格外欣慰,因为在面对癌症这个尚未攻克的疾病时,“持续的科普”远比“一时的提醒”更能挽救生命。

  每次在门诊接诊癌症患者时,我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查就是晚期了?”去年冬天,52岁的张先生因持续腹痛来院就诊,CT检查显示他的肝癌已发展至晚期,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

  追问病史时才发现,张先生早在10年前就查出乙肝病毒携带,但他觉得“身体没不舒服,不用治”,甚至平时经常聚餐喝酒,直到腹痛难忍才想起就医。这样的案例,在临床中并非个例。

  警惕“沉默的隐患”

  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我们几乎每周都会遇到。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癌症的发生并非“突然降临”,而是像一颗被长期忽视的种子,在“高危土壤”里慢慢生根发芽。以肝癌为例,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长期饮酒,正是滋养这颗种子的“元凶”。

  乙肝和丙肝病毒,就像潜伏在肝脏里的“慢性杀手”。很多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可能只是体检报告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丙肝抗体阳性”的简单标注。但病毒会在肝脏内持续复制,悄悄破坏肝细胞,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

  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史。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患者明明知道自己携带病毒,却抱着“没症状就不用管”的侥幸心理,既不定期复查,也不接受规范治疗,任由病毒在体内“兴风作浪”。

  长期饮酒则是肝癌的“助推器”。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如果本身就有乙肝或丙肝,饮酒带来的伤害会“雪上加霜”,相当于在受损的肝脏上又撒了一把盐,大大加快肝癌的发生速度。我曾接诊过一位45岁的乙肝患者,因为生意应酬每天饮酒,短短3年就从“乙肝携带者”发展为“肝癌晚期”,让人扼腕叹息。

  从“看几十人”到“帮上万人”

  作为临床医生,我每天的门诊量大约在30~40人,就算加班加点,一天能服务的患者也十分有限。但在一次科普分享中,我发现事情有了新的可能。

  当时我在医院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乙肝患者如何远离肝癌》的科普文章,短短3天阅读量就超过了5万,后台收到上百条咨询留言,有乙肝携带者询问复查频率,有肝硬化患者咨询治疗方案,还有人分享自己的戒酒经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药物、手术刀能拯救个体患者,那科普就是一把能保护更多人的“无形利器”。

  如今,随着全国科普月的常态化推进,我们有了更多机会把专业知识传递出去。在社区科普讲座上,我会带着人体内脏的模型,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居民我们的器官是怎样由健康到癌变;在短视频平台,我会拍摄《3分钟看懂食管癌高危因素》的小视频,教大家如何通过体检早期发现问题;在医院的健康科普专栏里,我会定期更新《胃癌筛查指南》《戒酒的正确方法》等文章,让更多人能随时获取权威信息。

  记得有粉丝在短视频下留言,“医生,我看了你的视频,才知道自己的乙肝需要定期查甲胎蛋白,上周体检发现指标异常,及时做了治疗,太感谢你了!”“我看了您的视频才知道,平时不要吃烫食,40岁以上,体检要做胃镜。”这样的反馈,比任何荣誉都让我觉得有意义。因为我知道,这一次,我们通过科普,提前拦住了癌症的“脚步”。

  做自己的“健康守门人”

  从科普日到科普月,变化的不仅是时间长度,更是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于癌症预防来说,常态化的科普能帮我们建立“长期防护意识”,不用等到每年九月才想起关注健康,而是把预防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三个实用建议,也是我在无数次科普中反复强调的“肝癌预防三要素”:

  第一,有乙肝或丙肝一定要规范管理。乙肝携带者应每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丙肝患者则要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丙肝已可实现临床治愈,规范治疗后能大幅降低肝癌风险。

  第二,戒酒!别让酒精成为肝脏的“负担”。尤其是有肝病基础的人,一定要做到滴酒不沾;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建议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第三,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通过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早期病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肝癌家族史者、肝病患者,每年至少做一次肝癌筛查。

  健康防护不应有“截止日期”。作为肿瘤科医生,我们会继续把临床中看到的案例、积累的经验,变成一篇篇科普文章、一个个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癌症的真相。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常态化的科普中,学会守护自己的健康。毕竟,对生命的敬畏,从来都藏在每一个“提前预防”的细节里。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伊宁六星街: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与会代表继续在云南参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