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国粮策】不止抗风强,还能多产鱼!深远海网箱把大海变成 “高产田”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大国粮策> 农业新科技 > 正文

【大国粮策】不止抗风强,还能多产鱼!深远海网箱把大海变成 “高产田”

来源:大国粮策2025-08-22 11:17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双重驱动下,海洋作为潜在的“粮仓”被寄予厚望。与陆地“绿色粮仓”相对应,“蓝色粮仓”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海洋开发领域的核心关键词之一。而发展深远海养殖,正是拓展水产养殖新空间、践行大食物观、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的关键路径——其中,网箱作为深远海养殖的主导设施,其技术创新与升级尤为重要。

  一、从传统到深远:网箱养殖的迭代之路

  网箱养殖的智慧,早在近800年前的宋代就已萌芽。据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当时人们已用竹和布构成网箱进行淡水养殖。不过,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在过去50多年里,网箱养殖模式持续改良。传统网箱多由“塑料浮桶+木质框架+网衣”组成,连片布置形成“渔排”,但抗风浪能力极差,100多万只传统网箱只能密集于近海港湾。这种粗放模式不仅导致养殖海域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

  为破解困境,我国自2000年起探索深水网箱养殖,实现了养殖空间向较深、较远海域的拓展。深水网箱凭借养殖容量大、效益高、抗风浪能力强等优势,成为过渡阶段的重要突破。但随着养殖区域进一步推向深远海,加之极端天气频发,“离岸远、海况恶、台风影响大”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

  为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从选址、设计、养殖、装备到监测等全链条发力,研发出适应开放海域的深远海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

  二、深远海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的优势在哪里?

  深远海水域远离陆地,与沿海和近海养殖相比,具有空间广阔、水质优良、环境容纳量大、病害影响小等优越的养殖生产条件,发展深远海养殖对于拓展水产养殖空间、确保优质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意义重大。

  然而,深远海海域海况复杂、远离岸线、台风影响大,迫切需求研发推广深远海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

  这项技术要点涉及海域科学选址、网箱安全设计、鱼类健康养殖、智能化养殖管理等核心及配套技术,可以解决开放海域设施化养殖安全及工程化高效管理的问题。

  相比“十三五”时期网箱,深远海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安全性提升了2个台风等级,已在南海三省区实现了技术推广应用,

  三、深远海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产生了什么效益?

  1.产量递增,促进规模化发展

  近3年,累计推广深远海重力式网箱1300多套、深远海桁架网箱4套,包括2024年投放至广东台山外海的智能化养殖网箱平台“台山1号”,在广东、海南、广西和香港等地区支撑企业建立深远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10余个,海洋养殖区域已拓展至离岸20公里以外,水深30米以深海域,主导养殖鱼类品种成活率大大提升,实现了深远海养殖产量逐年递增和规模化发展。

  2.降本增效,提升水产品质量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深远海优越的水质条件,使养殖鱼类生境接近自然状态,病害发生率低,单位水体产量是近岸网箱的2倍以上,相同海域面积鱼类产量是近岸网箱的3倍以上,成活率通常比近岸网箱高20%以上,单位养殖水体网箱造价成本节省15%。

  3.安全可靠,全程机械化养殖

  抗台风能力相比近岸网箱可提升4个等级,依托该技术处于台风中心区域的深远海网箱养殖基地经受住了20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的考验,深远海网箱养殖能够实现全程机械化养殖管理。

  四、深远海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有哪些秘诀?

  1.海域选址的科学性

  深远海网箱选址在养殖海域开放,水体交换好的水域,优先选择具有岛礁遮蔽效应的海域,有利于日常养殖管理的便利。水质条件二类以上,具备满足养殖鱼类需求的温度、盐度、溶氧量等环境条件;海域流速不宜过大,最大流速不宜超过1.5m/s,要满足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条件;深远海网箱的设置,水深要求以最低潮位计网箱底部距离海底大于5米为宜,海域底质为泥或沙泥底质;并根据企业养殖规模、海域环境条件、养殖品种特性等综合考虑,确定拟申请的海域面积。

  2.网箱安全设计科学性

  深远海网箱目前主要包括重力式网箱和桁架类网箱两种类型。

  重力式网箱设计海况按养殖海域的50年一遇海况等级设计,要求网箱整体抗台风级别达到14-15级。以此为设计标准的重力式网箱投放于湛江西莲镇及流沙外海,成功经受住了20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的考验,17级台风袭击下网箱损坏率不足8%。

  高密度聚乙烯深远海重力式网箱 图片来自南海水产研究所

  深远海桁架类网箱依据养殖海域百年一遇的海况环境条件进行结构安全设计,根据养殖生产需求设计网箱功能布局,确定具体作业方式。2024年下水投放的大型桁架网箱“台山1号”,在“德海一号”设计及养殖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按照抗台风17级的高海况生存能力进行设计,采用承载能力更强的吸力锚单点系泊技术,实用性更好的网衣独立悬挂技术、低舷无障养殖操作配套技术,且具备整体上浮功能,便于平台的维护保养。

  深远海桁架类网箱“台山1号” 图片来自南海水产研究所

  3.鱼类养殖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深远海网箱养殖尽量选择大规格、全程人工颗粒饲料投喂、可人工繁育、游动性强的鱼类苗种进行放养,有助于提升鱼类的应激能力缩短养殖周期,保证健康苗种供应充足,能够充分利用大型网箱的养殖水体空间使得养殖效益最大化。从鱼苗养到成鱼,根据苗类生长情况需分箱疏苗,以保证养殖密度合理,规格平均。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网箱设施各部件、网衣破损的日常检查,及时消除网箱设施安全风险。

  4.养殖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一是自动化智能化养殖投喂。在网箱中,工程化养殖投喂方式采用船载式自动投饵,或平台固定式多路自动投饵系统装备,进行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方式投喂,具备定时定量远程投喂功能。在投喂方法上,掌握“慢、快、慢”三字要领:开始少投、慢投以诱集鱼类上游摄食,等鱼纷纷游向上层争食时,则多投快投,当部分鱼已吃饱散开时,则减慢投喂速度。

  船载式自动投饵装备 图片来自南海水产研究所

  二是自动化清洗网衣。在养殖过程中,网箱网衣极易被一些生物所附着,不仅大幅增加了网衣自重,而且阻碍了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网衣的清洗一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工程化养殖过程中网衣的清洗利用,对于重力式网箱可采用清洗水下高压空化清洗装备对网衣进行机械化清洗,无需起换网即可完成网衣清洗操作。

  对于深远海桁架类网箱,我们还可以借助水下清洗机器人,实现对大型网衣的常态化清洗,同时通过机器人搭载视频摄像,还能起到监测网衣破损的目的。

  轻量化网衣水下清洗装备 图片来自南海水产研究所

  **5.渔获高效起捕,唱响丰收之歌。**目前深远海网箱养殖鱼产量单箱一般在20吨以上,鱼类起捕操作要快速完成,才能避免鱼类挤压擦伤损耗过多。请看下图,这是深远海重力式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起捕,丰收的场景多么壮观。

  这个起捕神器,首先是通过成串的浮子在网衣外侧沿着网箱圆周方向不断收拢,迫使鱼群逐渐聚集到浮子围成的小区域,通过船载式吊机加大抄网的方式快速起捕鱼类,大抄网一次起捕鱼重量通常大于500公斤,也可通过船载式吸鱼泵的方式进行连续式起捕,能够大大缩短渔获时间,减少鱼类的起捕损耗。

  船载吊装大抄网起捕图片来自南海水产研究所

  **6.养殖信息的可视化监测。**因大型网箱单箱养殖鱼类产量较高,经济价值高,为降低养殖风险,需要安装监控监测设备对养殖网箱、养殖鱼类及水质环境等进行信息采集。

  如果是在深远海桁架式网箱上,应搭载水面监控设备了解养殖鱼类喂食及活动情况,在水下利用桁架结构安装监测设备,可实时了解鱼类个体或鱼群的行为状态,在鱼类发生病害时可第一时间掌握并采取措施,降低养殖风险。

  如果是深远海重力式网箱鱼类养殖,可以利用网箱浮架设施进行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并集成太阳能供电系统,对网箱养殖进行常态化监控。在网箱养殖区应安装夜间警示灯,以利船舶安全航行。

  深远海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的突破,不仅破解了深远海养殖的安全与管理难题,更推动了产业向规模化、高质量方向发展。该技术已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2021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并荣获2021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走向深蓝”成为国家共识的今天,这项技术为拓展海洋经济空间、保障粮食安全、维护海洋权益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蓝色粮仓”必将为国民食物供给与膳食结构优化贡献更大力量,在浩瀚海洋中书写更多丰收奇迹。

  出品:科普中国大国粮策

  作者:刘雅丹 研究员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科学性审核:

  黄小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庞国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副研究员

  策划:武玥彤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坚守岗位 为了万家团圆

  • 新高铁助推文旅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