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个全国科普月|北京社科普及周9月举行,解锁“社科+科技+人文”沉浸式体验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首个全国科普月|北京社科普及周9月举行,解锁“社科+科技+人文”沉浸式体验

来源:光明网2025-08-21 15:56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8月21日,“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北京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祥阳介绍,2025年“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将于9月中下旬举行,主会场设在北京大观园,在多个社科普及基地设置分会场,实现主会场、分会场联动。同时在光明网、人文之光网、京社科新媒体矩阵上开设网络服务专题,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力求为广大市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科服务。​

  线上专题设置六大版块,内容丰富多元。“社科专家”每日谈涵盖AI赋能社科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主题;“探寻北京”五日行将带领观众“云游”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梅兰芳纪念馆、首都博物馆等地,沉浸式体验北京文化魅力;精品展播集中呈现近年社科服务精品内容;线上看展特别推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制作的“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军队”主题展;西城社科专题充分展现西城区在社科普及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书香京城社科荐书”结合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少年阅读。​

  线下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主办方将邀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专家及郦波、吕舟、梅玮等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展出历届优秀成果及各科普基地展览内容。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合作,在主会场展演代表性非遗项目;法律、金融、教育、保险、心理健康等领域专家将现场提供咨询服务,还有社科专家签名赠书、猜灯谜、获赠科普读物等活动。​

  高祥阳表示,本届社科普及周亮点突出。其一,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热点议题,搭建专家与公众对话平台,通过直播讲座凝聚共识,强化学习在北京、工作在北京、生活在北京的市民主人翁意识。其二,以“小切口、大道理”阐释方式,用北京鲜活案例激活社科理论认知,整合各类文化资源讲好北京故事。其三,强化互动体验场景设计,线上设知识竞赛,线下开展非遗展示体验等活动,推动社科普及从“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升级。​

  作为北京市首个全国科普月的重要活动,本届社科普及周创新融合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科学普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协同联动、相互赋能,将为公众带来兼具科技影响和人文温度的科普体验。”高祥阳表示,活动将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社科素养,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诚邀社会各界参与,共助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