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9月份开展北京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联动在京科研院所、高校、学协会、科普场馆、科技型企业、社区等各类主体,在全市16个区及经开区精心组织开展近300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旨在打造一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月精彩的科普宣传盛宴,让科学之光照亮金秋北京。
科普“日”升级为“月”,构建科学普及新格局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纲要实施办副主任孟凡兴表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将‘全国科普日’拓展为‘全国科普月’,这不仅是时间维度的延长,更是科普工作理念、机制和格局的一次重大升级。它标志着科普工作迈入了法治化、常态化、社会化的新阶段。”
孟凡兴强调,相较于以往“一周活动”,“全国科普月”的核心在于推动科普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通过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首都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全国科普月将有力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科普发展格局,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厚植沃土。
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品牌,开展千余场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将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实施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等六大重点工程,集中展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顶尖科研团队风采、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新模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北京科学中心主任苏国民介绍,全国科普月期间,市科协将举办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依托科技场馆资源优势,集中开展1000余场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品牌。期间,北京科学中心将在原有日常展教活动基础上,新推出三大核心展教活动区域,包括焕新“生存”常设展区,新设国际交流合作展区和“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呈现“室内+户外”“理论+实践”“观摩+体验”的立体化科学教育应用场景。
全方位联动,科普精彩活动不停歇
据介绍,全国科普月期间,北京市纲要实施办将重点动员学协会、企业、高校(院所)科协、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等,组织开展科普联合行动,推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国防科普展、京津冀科普阅读嘉年华等特色活动,推动构建社会化协同科普大格局。北京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祥阳介绍,本届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主会场设在北京大观园,联动光明网开设社科专家每日谈、探寻北京五日行等六大线上版块。
全国科普月期间,第十五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将在平谷区举办,推出平谷区科学游地图,打造“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等科普主题路线。昌平区将聚焦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助老”品牌,开展52场次老年人科普活动。通过机器人互动、VR/AR等方式,让老年人沉浸体验科学魅力。同时将加强京津冀与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互动交流,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和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整个9月,北京将沉浸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实现“日常有活动、周周有重点、场场有精彩”。市民可通过关注“北京科协”“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全活动日程及参与攻略,预约青少年科教活动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