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拥有百年历史的“丰盛正骨”便是其中之一,它不开刀、不打石膏就能让断骨复位的技术是广大患者的福音。作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丰盛正骨”第四代传承人,丰盛骨伤专科医院院长齐越峰怀揣着对中医骨伤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成为中医骨伤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
漫漫从医路,拳拳赤子心
齐越峰的中医骨伤之路,始于对传统医学的热爱。2002年,齐越峰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全国首届名中医、医骨伤名师孙树椿教授。彼时,全国中医骨科博士人数寥寥无几,毕业后的他本有机会进入大型三甲医院,但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 加入西城区的丰盛医院。“医院不在大小,能发挥专业特长才是关键。”他说。当时的丰盛医院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在中医骨伤临床方面却有着深厚的积淀,医院里老大夫们独特的正骨手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深吸引了他。作为医院乃至西城区首位骨科博士,齐越峰没有丝毫的架子,他从普通医生一步步做起,历经门诊、急诊、病房轮转多个岗位,迅速融入了这个集体。
临床中,他始终将患者放在首位,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2003 年,一位年仅 6 岁的男孩,不幸遭遇肱骨髁上骨折,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然而,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这个普通家庭实在难以承受。就在他们感到绝望之时,患者找到了齐越峰,在了解男孩的病情后,齐越峰果断决定采用正骨手法结合丰盛医院传统的硬质夹板保守治疗方案。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悉心的护理,仅仅三周,男孩的骨折部位就奇迹般地愈合了,又经过两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其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齐越峰介绍,中医在骨折治疗上首选闭合复位,80%的骨伤患者都可用正骨手法接上,并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费用要比开刀动手术低一大半。“疗效相同,但价格对比明显,这也是中医的优势。要根据患者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是对患者身体的保护,更能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齐越峰说。
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齐越峰还积极投身基层医疗支援工作。2004 年,他主动参与 北京市的“城市医生支援农村” 项目,前往延庆基层卫生院工作。在那里的半年时间里,他背着移动药房,不辞辛劳地走村入户,为当地村民提供接骨、打夹板、做针刀等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看病难的问题。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齐越峰又受命奔赴什邡灾区开展医疗援建工作,他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同时积极帮助当地医院重建骨伤学科。此后,他还多次参与京蒙对口帮扶项目,在内蒙古喀喇沁旗中蒙医院收徒传艺,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这些经历让齐越峰深刻认识到:“医术只有走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传承与创新并举,技术与管理共进
作为“丰盛正骨”第四代非遗传承人,齐越峰始终致力于中医骨伤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丰盛正骨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为特色,但多年来缺乏系统整理。他拜师该院老院长陈福林,走访老大夫,整理总结出“四步正踝手法”,创新性提出“跟骨骨折经皮多针撬拨桥架内固定治疗”等规范操作,并耗时10余年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主持编撰了能够体现丰盛正骨治疗骨折实践经验的专著《丰盛正骨》一书,20余万字全为原创,详细记录接骨、夹板固定的实操细节,成为了中医骨伤领域极具价值的实用教材,为丰盛正骨技艺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器具创新方面,齐越峰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精神。传统的骨折固定方式多采用柳木夹板,这种夹板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效果,但却存在着笨重、不贴合肢体等诸多弊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齐越峰联合高校的科研力量,共同研发新型夹板。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一款以硬纸板为基础,融入新型复合材料的夹板应运而生,被命名为“丰盛夹板”。这款新型夹板预制成型、质轻透气、多层粘合、打孔设计、环保低碳,能够完美贴合患者的肢体,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进行个性化设计,制作出各种异形款夹板,大大提高了固定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目前,该夹板已经顺利完成临床科研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款新型夹板就能为骨折患者带来福音。
在医院管理中,齐越峰坚持“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特色立院”理念。2016年担任院长后,他颁布的首个文件便是“人才梯队建设规划”,通过“院内师带徒”培养人才——三年一届,已培养6届共30余名骨干,不少人成长为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他还注重中西医结合,提出“阶梯治疗”理念。他认为,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应优先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而对于那些骨折移位严重或有神经损伤等复杂情况的患者,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在术后康复阶段,再运用中药辅助康复。这种 “阶梯治疗” 模式既避免了过度治疗,又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以传承为任,以创新为径
谈及未来,齐越峰眼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中医传承,首先是人才培养。”他说。齐越峰深知,人才是中医骨伤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不仅注重传授精湛的医术,更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的医德医风、中医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技术传承与推广方面,齐越峰继续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医骨伤技术,通过拍摄高清教学视频、编写详细操作手册等方式,将这些技术的细节清晰地呈现出来,将这些规范后的技术向全国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齐越峰还积极推进院内制剂的研发。丰盛医院的外用黑药膏、接骨丹等制剂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未来还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配方和制作工艺,新增更多制剂,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齐越峰则主张谨慎而积极地探索。开展智慧医疗,尝试建立 “骨伤病例数据库”,为年轻医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参考案例;探索 AI 在影像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但他强调,“技术是辅助,不能替代医生临床判断。”最终的诊断决策权仍将牢牢掌握在医生手中,这既是医生的责任,也是对患者负责。
从医三十余年来,齐越峰始终坚守在中医骨伤领域,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在临床一线为患者解除病痛,还是作为院长带领团队推动专科医院的发展和创新,他都始终牢记 “医者初心”,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致力于让中医骨伤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发展。(樊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