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访谈 | 齐越峰:守正创新,让“丰盛正骨”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科技访谈 | 齐越峰:守正创新,让“丰盛正骨”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来源:西城科普2025-08-13 16:28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拥有百年历史的“丰盛正骨”便是其中之一,它不开刀、不打石膏就能让断骨复位的技术是广大患者的福音。作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丰盛正骨”第四代传承人,丰盛骨伤专科医院院长齐越峰怀揣着对中医骨伤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成为中医骨伤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

科技访谈 | 齐越峰:守正创新,让“丰盛正骨”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漫漫从医路,拳拳赤子心

  齐越峰的中医骨伤之路,始于对传统医学的热爱。2002年,齐越峰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全国首届名中医、医骨伤名师孙树椿教授。彼时,全国中医骨科博士人数寥寥无几,毕业后的他本有机会进入大型三甲医院,但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 加入西城区的丰盛医院。“医院不在大小,能发挥专业特长才是关键。”他说。当时的丰盛医院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在中医骨伤临床方面却有着深厚的积淀,医院里老大夫们独特的正骨手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深吸引了他。作为医院乃至西城区首位骨科博士,齐越峰没有丝毫的架子,他从普通医生一步步做起,历经门诊、急诊、病房轮转多个岗位,迅速融入了这个集体。

科技访谈 | 齐越峰:守正创新,让“丰盛正骨”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临床中,他始终将患者放在首位,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2003 年,一位年仅 6 岁的男孩,不幸遭遇肱骨髁上骨折,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然而,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这个普通家庭实在难以承受。就在他们感到绝望之时,患者找到了齐越峰,在了解男孩的病情后,齐越峰果断决定采用正骨手法结合丰盛医院传统的硬质夹板保守治疗方案。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悉心的护理,仅仅三周,男孩的骨折部位就奇迹般地愈合了,又经过两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其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齐越峰介绍,中医在骨折治疗上首选闭合复位,80%的骨伤患者都可用正骨手法接上,并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费用要比开刀动手术低一大半。“疗效相同,但价格对比明显,这也是中医的优势。要根据患者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是对患者身体的保护,更能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齐越峰说。

  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齐越峰还积极投身基层医疗支援工作。2004 年,他主动参与 北京市的“城市医生支援农村” 项目,前往延庆基层卫生院工作。在那里的半年时间里,他背着移动药房,不辞辛劳地走村入户,为当地村民提供接骨、打夹板、做针刀等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看病难的问题。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齐越峰又受命奔赴什邡灾区开展医疗援建工作,他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同时积极帮助当地医院重建骨伤学科。此后,他还多次参与京蒙对口帮扶项目,在内蒙古喀喇沁旗中蒙医院收徒传艺,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这些经历让齐越峰深刻认识到:“医术只有走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传承与创新并举,技术与管理共进

  作为“丰盛正骨”第四代非遗传承人,齐越峰始终致力于中医骨伤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丰盛正骨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为特色,但多年来缺乏系统整理。他拜师该院老院长陈福林,走访老大夫,整理总结出“四步正踝手法”,创新性提出“跟骨骨折经皮多针撬拨桥架内固定治疗”等规范操作,并耗时10余年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主持编撰了能够体现丰盛正骨治疗骨折实践经验的专著《丰盛正骨》一书,20余万字全为原创,详细记录接骨、夹板固定的实操细节,成为了中医骨伤领域极具价值的实用教材,为丰盛正骨技艺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科技访谈 | 齐越峰:守正创新,让“丰盛正骨”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在器具创新方面,齐越峰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精神。传统的骨折固定方式多采用柳木夹板,这种夹板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效果,但却存在着笨重、不贴合肢体等诸多弊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齐越峰联合高校的科研力量,共同研发新型夹板。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一款以硬纸板为基础,融入新型复合材料的夹板应运而生,被命名为“丰盛夹板”。这款新型夹板预制成型、质轻透气、多层粘合、打孔设计、环保低碳,能够完美贴合患者的肢体,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进行个性化设计,制作出各种异形款夹板,大大提高了固定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目前,该夹板已经顺利完成临床科研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款新型夹板就能为骨折患者带来福音。

  在医院管理中,齐越峰坚持“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特色立院”理念。2016年担任院长后,他颁布的首个文件便是“人才梯队建设规划”,通过“院内师带徒”培养人才——三年一届,已培养6届共30余名骨干,不少人成长为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他还注重中西医结合,提出“阶梯治疗”理念。他认为,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应优先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而对于那些骨折移位严重或有神经损伤等复杂情况的患者,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在术后康复阶段,再运用中药辅助康复。这种 “阶梯治疗” 模式既避免了过度治疗,又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以传承为任,以创新为径

  谈及未来,齐越峰眼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中医传承,首先是人才培养。”他说。齐越峰深知,人才是中医骨伤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不仅注重传授精湛的医术,更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的医德医风、中医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技术传承与推广方面,齐越峰继续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医骨伤技术,通过拍摄高清教学视频、编写详细操作手册等方式,将这些技术的细节清晰地呈现出来,将这些规范后的技术向全国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齐越峰还积极推进院内制剂的研发。丰盛医院的外用黑药膏、接骨丹等制剂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未来还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配方和制作工艺,新增更多制剂,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齐越峰则主张谨慎而积极地探索。开展智慧医疗,尝试建立 “骨伤病例数据库”,为年轻医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参考案例;探索 AI 在影像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但他强调,“技术是辅助,不能替代医生临床判断。”最终的诊断决策权仍将牢牢掌握在医生手中,这既是医生的责任,也是对患者负责。

科技访谈 | 齐越峰:守正创新,让“丰盛正骨”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从医三十余年来,齐越峰始终坚守在中医骨伤领域,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在临床一线为患者解除病痛,还是作为院长带领团队推动专科医院的发展和创新,他都始终牢记 “医者初心”,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致力于让中医骨伤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发展。(樊鲁阳)

[ 责编:孙云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理响中国】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