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砖石间的和平密码——《何以长城》编辑手记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砖石间的和平密码——《何以长城》编辑手记

来源:光明网2025-08-08 13:15

  作者:翟羽佳(中州古籍出版社)

  提到“长城”,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是对教科书上横亘在祖国大地上巨龙的憧憬,是儿时心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念第一次登上长城石阶的雀跃,还是萦绕心头的那些苍凉悲壮的边塞诗行?我想,有关长城的文字,应该是宏大的叙事。

砖石间的和平密码——《何以长城》编辑手记

  在拿到《何以长城》样书的那个下午,阳光斜斜地映照着扉页烫金的书名,指尖触到 “长城”二字时,忽然想起第一次与董耀会先生微信交流书稿的场景。那时我初接稿件,尚未仔细研读,因书稿是作者多年前完成,我不过循例请示作者是否要对书稿进行修订。那时的我,对长城的理解仍停留在刻板印象阶段——一道用于抵御外敌的军事屏障,一个象征着战争与对抗的文化符号。在得到先生需要修订书稿的肯定答复后,聊天软件里传来先生语重心长地嘱咐:“小翟,审稿前先记住一点:长城作为防御工程,从不是为打仗而修,是为了不打仗。想透这点,才能真正读懂它。”

  这句嘱咐,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我认知的深潭。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跟着董先生的笔,在砖石与典籍间穿行,终于读懂:那些巍峨的城墙不是战争的宣言,而是和平的守望。

  初识长城:用建筑的语言划定和平的边界

  这部书稿能最终落户中州古籍出版社,绕不开一个人——时任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的郑雄先生(现任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郑总编讲起董耀会先生,眼里总带着敬佩:“一个人用脚丈量完万里长城,光这份执着,就值得我们好好记录。”为了促成出版,他特意推掉其他事务,揣着出版社近十年的出版成果汇编,进京拜访董先生。董先生一方面为郑总编的诚意所打动,另一方面也出于对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实力的信任,最终将这部书稿托付给了我们。

  最初,我只知道,有一部名为《长城史稿》的重量级稿子将要在我们社出版。重量级便体现在:长城学专家执笔,以宏大厚重的题材为骨,铺展体量恢宏的篇幅。当我从郑总编手中接过任务时,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我却犯了难,我以前从未涉足过长城学的领域。想起郑总编的殷殷嘱托“作者是真把一辈子交给长城了,你得对得起这份信任”,我决定先补充一些长城学的知识,于是抱着《明长城考实》《中国长城志》啃了半个月。那半个月里,脑子里塞满了“夯土墙”“烽火台”“九边重镇”这些术语,却始终觉得长城像个面目模糊的巨人——雄伟,却冰冷;壮阔,却遥远。

  后来我才知道,我啃过的这些书,正是作者董耀会先生倾注心血的成果。这位从二十多岁就与长城绑定的“长城之子”,早已用脚步丈量过长城的每一寸肌理。1984年,他带着两个同伴踏上徒步长城的旅程,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历时508天,在长城上首次留下人类的完整足迹。徒步考察路上的辛酸苦辣都没能让他放下手中的记录本,这本磨破边角的记录本便是《明长城考实》的雏形。历时十年,他主持编纂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型长城志体著作——《中国长城志》,填补了中国长城长久以来有实体无志书的空白,改变了长城研究分散零碎的情况。

  选题论证会上,领导和同事们对《长城史稿》这个书名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书名不够响亮。为了给这部书稿起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编辑团队颇费了心思,《万里长城:见证中华文明》《慨当以慷:长城简史》……都不尽如人意,直到《何以长城》这个名字被提出,大家眼前一亮,都觉得既简洁又恰切。董老师也同意用这个名字。后来,《何以长城》一举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这真是一个好的开头。

  按照约定的日期,董先生将修订后的手稿寄给我们。翻开厚厚的稿件,引言中赫然写着:“长城是构建农耕与游牧之间的秩序及保障统一的基础。因为长城的存在,农耕与游牧民族及政权之间才有了在长城内外和平交往、减少冲突的可能。这也是长城文化的核心价值。”

  我愣住了。从小到大,课本里的长城永远和 “抵御”“征战”“防御”捆绑在一起。《史记》里“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记载,电视剧里卫青、霍去病出塞的壮阔画面,似乎都在印证长城是战争的产物。董先生的观点像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某个生锈的锁孔——如果长城只为打仗,为什么长城沿线会有那么多互市遗址?为什么明代隆庆和议后,张家口的长城关隘反而成了繁华的贸易市场?

  带着这些疑问,我继续看下去。第一章“概述”里有句话被红笔圈了出来:“长城虽然是用一条有形的防御线将中原与草原社会分割开来,但千百座连通长城内外的关隘,又将农耕和游牧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了农牧交错地带农

  耕与游牧之间的秩序。”这句话打破了我对长城的刻板印象。那天晚上,我在工作记录本上写下一段话:“也许长城不是为了制造隔离,而是为了守护安宁。我想搞明白,这道长长的墙到底挡住了什么,又连接了什么。”

  编辑之路:在史料里打捞和平的证据

  真正开始编辑书稿时,才发现想搞清楚这道墙有多难。六百多页的篇幅,密密麻麻的页下注,从《左传》《汉书》到现当代研究长城的论文,甚至国外学者有关长城的著作。于是,我的案头便堆起了《史记》《资治通鉴》的校本,遇到不确定的史料,就从电脑数据库中搜查检索。

  翻到第二章,董先生在梳理春秋战国长城相关内容时,仿佛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通往乱世博弈的大门。那个时代,周朝式微,诸侯割据,战火频仍,每个诸侯国都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寻求立足与扩张。楚、齐两国率先修筑长城。楚国的“楚方城”,凭临汉水,于崇山峻岭间用石头筑起防线。《左传》所载公元前 656 年,齐国伐楚,楚将屈完一句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令齐国国君齐桓公面对坚固方城,知难而退;齐国依傍山区地形,垒砌土石墙,将他国威胁挡于国门之外。这些早期长城,是诸侯守护既有势力范围的盾牌,防止他国轻易进犯,确保自身权力核心区域稳固,在实力相当的诸侯对峙中,成为维持地缘政治平衡的关键要素。

  进入战国,局势更为复杂,兼并战争激烈。燕、赵、中山、秦等国纷纷修筑长城。这些长城绝非简单的军事防御工事,它们是诸侯基于自身实力、地缘政治、发展战略的综合考量,精心布局的权力筹码。在资源、土地、人口有限的战国时代,长城圈定了各国的安全范围,影响着兵力部署、经济发展重心。稍弱势的诸侯国,凭借长城可弥补军事力量短板,对强国形成一定制衡,不至于在权力游戏中短时间内被吞噬;强国修筑长城,则能巩固已得优势,同时为进一步扩张营造安全起到缓冲作用。长城如同一把把标尺,丈量着诸侯间的权力边界。长城以静态的建筑形态,参与到动态的权力平衡运作里,深刻影响着战国时期的政治版图与历史走向。

  那段时间,我跟着董先生的手稿,对“防御”二字有了全新的认知。书稿第三章用浓墨重彩的笔触,铺展了秦汉长城的防御图景——读着那些文字,很容易让人想起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汉武帝北逐匈奴后下令修筑的长城,有效遏制了匈奴残余势力的袭扰抢掠,让汉匈双方终于迎来相对安定的时期。边境烽火渐息后,双方得以专注发展经济,长城沿线渐渐出现了自发的物资交换,原本剑拔弩张的防线,慢慢成了商旅往来的贸易通道。《汉书・匈奴传》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记载,正是那段和平岁月的生动写照。第三章末尾有个小标题 “长城——丝绸之路的保障”,下面有句话被红笔重重圈出:“汉长城的修筑,不仅抵御匈奴等的掠夺,长城沿线设置的城障关塞,还为过往的使者商旅提供住宿等生活物资的供给。”起初我不太理解这种“防御”与“供给”的关联,直到收到董先生的语音:“你想,要是只想把匈奴挡在外面,何必费这劲?”紧接着,他又补充了一条语音:“长城的防御,从来不是为了把世界隔绝在外,而是为了创造一个能安心做生意的环境啊。”

  做生意远比打仗划算。这个道理,今人懂得,古人同样也懂得。第四章中,唐朝三座受降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更是贸易交流的基地。唐朝购买突厥的马匹,《旧唐书》记载:“许于朔方军西受降城为互市之所。”从史料看,唐朝对突厥马匹的“购买”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一方面通过贸易获取优质战马(突厥马耐力强,是唐军骑兵的重要装备),另一方面以经济合作弱化军事对抗。这种“以贸易代战争”的智慧,将受降城从“军事前线”转化为“利益共同体”。受降城作为官方指定的贸易点,提供了稳定的交易环境。这种规范化的贸易体系,使突厥部族从互市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远超需要付出代价的劫掠,让突厥部族从“战争获利” 转向“贸易获利”。受降城由此成为“以商固边”的治理节点,其柔性约束作用远超单纯的军事防御。

  这种“以防御护贸易,以贸易固和平”的逻辑,在书稿第五章讲述的隆庆和议中得到了更鲜活的印证。书稿引用《明穆宗实录》中的“三陲晏然,一尘不扰,边氓释戈而荷锄,关城熄烽而安枕”,说的正是互市开放不过数月的景象。“境土免于蹂践,生民免于虔刈:客兵不调,帑藏不发,即边费之省不下百余万,胡利之入不下数万。”字里行间都是边境的新生——土地不再因战事荒芜,百姓不再遭劫掠之苦;朝廷不用再从内地调兵,国库也省下了百万军饷,而蒙古部落通过互市获得的收益,更是让双方都尝到了和平的甜头。

  我忽然明白,长城从来不是一道封闭的墙,它更像个有弹性的边界——挡住的是掠夺与杀戮,留下的是交流与合作。就像董先生的感慨:“最好的防御,是让两边都觉得和平比打仗划算。”

  颠覆认知:是分隔、封闭还是融合、开放?

  审读第六章“长城与政治、军事、经济和民族的关系”时,我还是有些懵懵懂懂,董先生提出 “长城是民族融合的纽带”,这与我印象里“长城分隔农耕与游牧”的说法截然相反。书稿中对茶马互市兴起与发展的介绍,恰是长城见证民族融合的生动注脚。从唐代起,饮茶风俗便从内地顺着长城沿线的商道,慢慢传入草原畜牧业地区。随着时代推移,在长城关隘的互市中,茶叶被越来越多地运往草原。到了后来,饮茶之风已从长城以内传遍长城以外,茶叶也成了少数民族“日暮不可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可以想象,为了换取足够的茶叶,草原民族将最好的马匹赶到长城下的互市点;中原商贩则带着精心炒制的茶叶,穿过长城关隘与牧民讨价还价。在日复一日的交易中,不仅有物资的交换,更有习俗的交融:牧民学会了中原的烹茶之法,汉人也知晓了草原的牧马之道;长城内侧的茶馆里,开始传唱草原的歌谣;长城外侧的毡房中,也摆上了中原的茶具。那些曾经分隔两地的长城关隘,成了文化交流的驿站,让不同民族在茶香与马嘶中,慢慢读懂了彼此的生活与心意,民族间的隔阂在不知不觉中消融,融合之花在长城脚下悄然绽放。

  审读最后一章《长城的精神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时,那些在编辑过程中反复琢磨的疑问忽然有了答案。董先生用一个极生动的比喻,解开了我对长城“封闭与开放”的困惑。“长城通过封闭性来构建长城内外秩序,但长城只是封闭的吗?长城如果只是封闭的,还修成千上万的关口干什么?这些长城关口是通内外、联系内外的。封闭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保证安全。长城的封闭性就如同高速公路的封闭性,是为了安全。”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不是为了阻挡行驶,而是为了让车辆各行其道;长城的城墙也不是为了隔开彼此,而是为了让农牧民族能在安全的前提下交换物资、交流文化。那些在关隘验过的通关文牒,那些在互市定下的交易规则,本质上和今天高速公路的交通法规一样——用秩序守护往来,用规则保障共生。​

  原来长城最珍贵的精神遗产,从不是分隔、封闭的智慧,而是融合、开放、有序交往的智慧。它早就告诉我们:“墙的存在,是为了让不同的文明能好好说话。”

  郑州寒冬:半个月的逐字打磨

  2025年农历正月初九,寒风中还裹着年节的余温,我跟随许绍山社长、卢欣欣总编一行前往郑州东站迎接远道而来的董先生。年近七十的董先生,刚下高铁,连喘口气的工夫都不肯歇,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直接去出版社吧,听说校样都排好了?”他搓着冻得发红的手指,笑着说:“知道你们催得紧,索性过来花半个月时间再把稿子顺一顺。”许社长快步迎上去,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董老,会议室早已为您备好。校样也都安排好了。暖气也开了,您坐着不冷。”

  本该是团聚的日子,他放弃在家共叙天伦,冒着严寒来郑,不过是想把书稿打磨得更完善一些。这些年,他从未停下为长城奔走的脚步:牵头成立中国长城学会,在大学里开设“长城文化概论”课程,带学生重走他当年的徒步路线,主持文化和旅游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如他所说:“人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且能一直干下去,并取得些许成果,是很幸福的。”

  董先生对长城的这份执着像团火,把全社的劲儿都聚了起来。在他来郑之前,许社长就专门安排一间会议室作为临时编辑部,还召集了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团队开协调会:“董老为长城跑了一辈子,咱们得让他在这儿舒心改稿。”于是第二天,临时编辑部的桌上就摆好了茶水、红笔、整整齐齐的校样和参考书。

  每天早上八点,临时编辑部的门已是虚掩着的,我探头看一看,总能看到董先生坐在桌前,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手里的红笔在稿纸上移动,偶尔也会看到他对着窗外出神,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像是在跟千年前修建长城的工匠对话。

  有天我抱着校样去请教书稿的表述问题,敲了敲门,无人应门。我轻轻推开门,才发现董先生正埋头苦写,稿纸边缘已经密密麻麻爬满红色小字,有的是补充的史料出处,有的是修改的表述,连“有序交往”这个词旁边,都用括号标注着“可参考隆庆和议后关市规则”。直到我把校样轻轻放在桌角,他才猛地抬起头,看到是我,兴奋地说:“来得正好!你看这句——”他指着刚改定的句子,指尖在“封闭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保证安全”几个字上反复摩挲。

  那半个月里,这样的瞬间成了常态。他会为一个词语的精准度翻遍三本书,也会在讲起长城烽燧的作用时,突然起身比划着当年徒步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有次聊到兴起时,他给我们展示手机里存的宝贝图片,那些都是他与长城的点点滴滴。“你看这张,”他指着一张自己站在长城烽火台旁边的照片,年轻的他张开双臂迎着风,背后是连绵的城墙,“当时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想把长城的每块砖都记在心里。”​

  说到这儿,他脸上的笑意让我恍惚了,那神情竟和照片里的年轻时的他重叠了。此刻的他虽然添了白发,可谈起长城时眼里的热忱,说起徒步经历时不自觉扬起的嘴角,和四十年前站在烽火台边的那个年轻人一模一样。原来有些热爱真的能抵挡岁月,就像长城的砖石能经住风雨,他眼里的光,从来都和当年站在长城上时一样明亮。

  编辑的期待:砖石间永恒的和平密码

  编辑这本书近一年的时光,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职业历练,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从最初对长城的刻板认知,到现在对其和平内涵的深刻理解,这一认知转变的过程本身就是宝贵的收获。我逐渐明白,编辑出版工作不仅是文字的打磨,更是思想的传递。

  作为责任编辑,我最大的期待,是这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让读者看到长城背后的和平智慧,让更多人打破对长城的固有认知:当孩子指着长城图片问“这是用来打仗的吗”,家长能给孩子讲讲唐朝三座受降城的互市故事;当游客站在嘉峪关前拍照时,能想起这里曾有商队带着丝绸穿过城门。

  原来长城从来不是一道拒绝的墙,而是一道等待被理解的桥。它用两千年的沉默告诉我们:最坚固的防御,是对和平的向往;最伟大的工程,是让不同的文明能并肩站在阳光下。在这个依然需要跨越分歧的时代,长城的和平智慧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最坚固的防御,永远是对共生的向往;最长久的秩序,终将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

  若有读者因为这本书而重新打量长城,若有人从城墙的阴影里读出阳光,那便是我们编辑出版工作的意义。毕竟,砖石会老,文字会旧,但对和平的追求,永远是藏在时光里的永恒密码——而我们,不过是把这密码轻轻擦去尘埃的人。​

  作者:翟羽佳(中州古籍出版社)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都世运会首金诞生!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