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病毒突破物种界限
从动物向人类“跨界突袭”
人兽共患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议题
什么是人兽共患病?
常见类型有哪些?
我们该如何防范?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院长王海东介绍
“人兽共患病”是指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疾病
早期多认为这类疾病主要由家畜传播
故被称为“人畜共患病”
随着研究的深入
科学家发现许多病原其实源自野生动物
因此“人兽共患病”这一更广泛的定义被广泛采用
目前,已知的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
最常见的近90种
而我们身边频发的约26种
针对人兽共患病的科学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
诊断试剂更加成熟
部分疫苗已广泛应用
然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代替日常防护
在“老病未除、新病频发”的当下
提高防范意识仍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不仅如此,自然环境与疾病传播也息息相关
在潮湿温暖的气候中,某些病原体繁殖更快
而高山、干燥或低温等环境则可能抑制其扩散
因此,在防控人兽共患病的过程中
不仅要关注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链条
更要将环境因素纳入防控体系
多维度联合防控
才能更好地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光明网
中国农学会
策划
宋雅娟 武玥彤
记者
田新宇 武玥彤
文案
田新宇 林雅宸(实习)
审核专家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院长 王海东
特别鸣谢
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