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时代,物质属性的快速精准检测成为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关键。当前,无论是工业原料检测、医疗诊断还是食品安全等领域,均面临物质属性快速数字化的迫切需求。传统检测实验室受限于检测周期长、成本高、多指标并行检测难等瓶颈,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高效、精准的需求。
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效的智慧检测体系。近红外光谱技术犹如“超级扫描仪”,通过整合光谱采集、数据处理与智能建模,可在3秒内同步检测百余种指标,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检测的“耗时耗力”模式。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袁洪福就此做了详细介绍。
【内容要点总结】
一、人工智能时代对物质属性数字化的需求
1. 人工智能的流程: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决策-自动执行
2. 数字化必要性:物质属性数字化是工业、医疗、食品等领域的基础需求(如油品成分、血液指标、营养成分)。
3. 传统检测存在局限:
周期长:单一样本需检测数十至上百种指标,耗时数天至数周。
成本高:依赖多种精密仪器,设备昂贵。
效率低:无法满足人工智能对实时数据的需求。
场景举例
医疗:血液多指标检测(如免疫、生化分析)。
石化:汽油/柴油30+项指标(闪点、芳烃含量等)。
食品:水分、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检测。
二、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
1.光谱的本质
光是电磁波,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光谱是复合光经色散后按波长/能量排列的谱系。
2.光谱如何反映物质属性?
分子指纹理论:物质由化学键/基团构成,不同基团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共振吸收)。
吸收峰位置与强度形成唯一性光谱指纹。
检测依据:光谱信号与物质组成存在定量关系。
3.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复杂样本中多组分光谱重叠,无法直接定量。
采用信号分离技术(如化学计量学算法),从混合光谱中提取目标组分信号。
三、光谱智慧检测的应用
1.工业检测
油品分析:红外光谱仪1次检测35项指标,耗时较传统方法大大减少。
在线监测:管道输送中实时检测油品指标及混油比例分析。
2.农业与食品
饲料检测:便携设备快速测定16种氨基酸、粗蛋白等60项指标。
活体样本分析:在线监测桑蚕丝成分、饲料颗粒水分及发热量。
3.其他领域
纺织面料成分识别(棉、涤纶定量分析)。
加油站手持设备现场检测油品质量。
(图片由AI生成)
四、光谱智慧检测实验室的特点与未来
1.技术优势
适用性广:液体/固体/气体、透明/不透明、静止/流动样本均可检测。
高效低成本:单次检测替代数十项传统实验。
多场景覆盖:实验室、工业现场、家庭均可部署。
2.未来实验室
云平台协同:云端统一校准设备,建立光谱属性函数库;传统实验室提供标准数据,智慧设备执行快速检测。
颠覆性变革:解决物质属性数字化难题,为人工智能提供实时数据支撑;推动检测从“事后化验”向“即时感知”转变。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走进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奇妙世界(http://h5.live.gmw.cn/cloud/h5/1741941837566180)
【专家简介】
袁洪福,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协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光谱分析领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光谱与光谱分析》编委,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国家代表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现代过程分析技术研究,发表科技论文逾百篇和多部著作包括《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仪器》《食品工业过程分析技术》等。组织制定了GB/T29858-2013《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和GB《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等国家标准。主持研究开发的物质性质全息照相技术成功地用于石化,农业,电力,制药,食品,纺织等领域。
制作:肖春芳 程丽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