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慕课|揭秘中医抗衰:藏在传统智慧里的逆龄密码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慕课 > 正文

科普慕课|揭秘中医抗衰:藏在传统智慧里的逆龄密码

来源:光明网2025-05-13 11:3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发注重养生保健,可面对五花八门的抗衰方法,常常感到迷茫。在追求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的道路上,中医抗衰宛如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你是否好奇,中医凭借何种独特理念和手段对抗衰老?那些常见的中药食材,真的能成为我们延缓衰老的秘密武器吗?

科普慕课|揭秘中医抗衰:藏在传统智慧里的逆龄密码

  在主题为“中医智慧守护美丽——皮肤健康与脱发防治”的科普讲座中,盐城市中医院住院医师潘广涛融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展示了中医标本兼治、个体化方案、多层次、多机制同时起效的独特优势。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中医在抗衰领域的深厚底蕴,解锁简单又实用的抗衰妙招,为健康生活增添助力。

  【内容要点

  一、中医抗衰的特点与优势​​

  1.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整体观念、标本兼治

  3.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辨证施治——个体化方案

  4.手段多种多样,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如食膳、中药、针灸、按摩等

  5.多层次、多机制,同时起效

  6.需求巨大,前景广阔

科普慕课|揭秘中医抗衰:藏在传统智慧里的逆龄密码

  二、常见抗衰中药​​

  黄芪、茯苓、何首乌、枸杞子、肉苁蓉、三七、黄精、桑黄、党参、人参、黄芩、绿茶、芍药、地榆、莪术、绞股蓝、杜仲、鹿茸、姜黄、红景天、益母草、珍珠、葡萄籽、丹参等,都有养血活血化瘀、补气、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

科普慕课|揭秘中医抗衰:藏在传统智慧里的逆龄密码

  1.人参:性温,味甘微寒,无毒,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生津固脱、调补五脏、延缓衰老的功效。但不可多吃,易上火,一次可切一两片食用。

  2.黄芪:性微温,味甘,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可减少自由基形成,提高免疫力。

  3.枸杞:性味甘、平,能滋阴补血,益精明目,延年益寿。可通过抓取是否粘在一起辨别好坏,好的枸杞子晒后有黏性,会粘在一起。可煮粥、炖汤、喝茶。

  4.灵芝:味甘,微苦,性平,能益气健脾,养心安神,止咳平喘。​

  5.红景天:活血止血,扶正固本,益气补血,健脑益智。可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肝组织中脂褐素形成,降低生物膜过氧化程度。

  三、药膳​

  1.阿胶糕:阿胶、黑芝麻、枸杞子、坚果、黄酒等。

  2.黄芪茯苓乌鸡汤: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美容养颜。

  3.黄芪党参排骨汤:益气养血,补益强壮。

  4.山药枸杞南瓜粥:健脾益气,美容养颜。

  5.莲子百合粥:清心润肺,养心安神。

  6.花茶/凉茶:玫瑰花、菊花、金银花、茉莉花、百合、胖大海、桂圆、红枣、陈皮等。心情不好可喝玫瑰花茶;火大可喝菊花、金银花茶;咽喉不适可用胖大海;气血不足可用桂圆、红枣泡茶。

  四、气功与按摩​​

  1.健身气功

  如太极拳、八段锦,可提高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功能;有氧运动,可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清除自由基,预防衰老,减少衰老造成的心肌和肝脏细胞过度凋亡,有助于端粒酶修复损伤的心肌细胞。

科普慕课|揭秘中医抗衰:藏在传统智慧里的逆龄密码

  2.按摩

  常见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涌泉、合谷、百会等。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可改善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对胃消化系统疾病有防治作用,还能缓解下肢痿痹等。

  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温补肾阳、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可用于治疗元气虚损,如造精、阳痿、早泄等男科病,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气海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经。能调节人体气机,对气虚引起的疲劳、乏力等有缓解作用,也可用于治疗妇科月经不调、崩漏等,还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调经止带。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有调理作用,也是妇科常用穴位,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还能改善失眠、眩晕等症状。

  涌泉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功效: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可用于治疗头晕、失眠、耳鸣等,还能引火下行,缓解上火症状,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可治疗头痛、牙痛、发热等,对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还能缓解面部神经麻痹等症状。

  百会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功效: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宁心安神。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还能改善记忆力,提高大脑功能。

  【专家简介

  潘广涛,盐城市中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在临床中擅长脱发、痤疮、带状疱疹、荨麻疹、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及各类皮炎、真菌感染等常见皮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学科研项目、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10余篇。曾获盐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盐城市中医院“科研能手”“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讲座时间:2025年3月8日

  讲座地点:盐城市科技馆

  视频制作:肖春芳、赵凌菲(实习)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