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首页> 光明科普> 视频 > 正文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5-03-28 11:49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千万IP创科普

2025年伊始

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开展密集试验

它设计时速450公里

商运时速400公里

凭“新科技”“硬实力”刷新纪录

而“中国速度”的背后

融入了机械工程的非凡智慧

 

从蒸汽机轰鸣开启工业革命

到数控机床推动智能制造

机械工程

构建起了现代工业体系的骨骼与血脉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丁国富介绍

机械强则工科强

机械工程学科下列4个二级学科

分别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机械工程学科转型升级

相关专业毕业生

遍布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成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

“其中,在工业软件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软件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柱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尺

作为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研发团队负责人

20年来,丁国富率领团队

全面开展自立自强的自主科技创新研发

形成近10款工业软件

大部分软件对标国外行业领先的工业软件及装置

自主研制的复杂数控刀具磨削工艺CAM软件

已经装机100多套

五轴数控沟槽精密成形磨床实现订单近30台套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选择这个专业不仅可以肩负产业使命,

也可以触摸到科技前沿。”

西南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海柱

是团队成员之一

他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等复杂装备的智能设计

和定制设计与数字孪生等研究工作

读博期间,他参与研发了

高速列车谱系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

 

“高速列车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

整列车大概有50多万个零部件,

这些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

比如,现在列车总体设计重点是向轻量化发展,

但这与降噪的要求矛盾,

因此就需要找到一个最优解。”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张海柱介绍

平台基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将不同系统划分为一个个模块

通过匹配各个模块之间的参数

可以形成性能最优的方案

 

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

2019年,张海柱又投入到

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的研发工作

将其应用到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等

多个场景的定制化设计中

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软件的研发落地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可一旦成功

将会深入嵌到装备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中

丁国富希望

未来,有更多人可以投入其中

保持热爱,不断寻找新突破

 

今天,让我们走近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体验超强科技感!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品人

杨 谷

总撰稿

宋乐永

总监制

战  钊

总策划

宋雅娟

记 者

蔡 琳 宋雅娟

本期编导

蔡 琳

文 案

李怡霏(实习) 蔡 琳

统 筹

张 蓉

审 核

张海柱

特别鸣谢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制造到“智”造 多维度育人才——走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