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首页> 光明科普> 视频 > 正文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蝌蚪五线谱2025-03-14 17:37

  “如果说摄影能够记录瞬间,那么科学绘画记录的就是物种的永恒。”这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胡冬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她的笔下,叶脉如丝网密布,花瓣褶皱纤毫毕现,种子解剖结构跃然纸上。这些作品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更承载着一位科研工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以及她对博物学绘画教育的热忱。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让科学画走进课堂

  博物学绘图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它是通过绘画的手段来准确、客观地再现物体所具备的自然形态(表现)和内在的本质特征(解剖关系)。通过感官(视觉)来补充在生物学研究中文字描述的不足,以达到科学和艺术完美的统一。

  即便是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教学、科研中,博物学绘图仍不可替代。

  胡冬梅的博物学绘画之旅始于童年。受母亲影响,她从小便经常背着画夹出门写生,用稚嫩的笔触描摹花草的形态。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后,她师从树木学专家任宪威教授,成为了科研、教学团队的绘图助手。“一片叶子的锯齿形态、一朵花的雄蕊数量、一粒种子的解剖结构、一个物种的质感表达等等这些细节,若能用画作精准呈现,就能让读者直观理解植物的分类特征。”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为画绿萼月季,参加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科学艺术绘画展,她得到了园林学院老师的支持,从云南空运绿萼月季植株,在花期不长的情况下,熬夜赶稿;为呈现九尾狐多肉植物的开花瞬间,她连续4天跟踪观察,写生了花瓣从刺丛中钻出的动态。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2017年,在学校的支持下,胡冬梅开设“生物绘图技法”课程,这是全国高校首个将博物学绘画纳入专业实践的教学课程。为此,她创新了“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每节课分为两部分内容,先讲授博物学绘画理论与技巧,再指导学生课堂执笔作画。从画弧线练手稳,到用墨线勾出叶脉,再到点、线、点线结合不同表现形式,学生们在一次次实践中触摸到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看到他们的作品,我既欣慰又感动。”胡冬梅说。

  近几年,有的学生运用博物学绘图技法完成本科毕设,有的学生作品参加了“草木毓秀 兰质蕙心”首届生苑师生博物学绘画作品展,有的同学作品成了2023级北京林业大学录取通知书里的博物绘书签。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的同学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走出校门,调研各类植物百余种,并做了大量的博物绘画自然笔记,为植物分类研究、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自己的点滴贡献。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让科学之美“破圈”生长

  在胡冬梅看来,博物学绘画是“最严谨的艺术,也是最浪漫能够愉悦身心的科学”。

  从广义上讲,博物学绘图是用心灵去感悟、用双手去描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博物学绘图一直是记录大自然的重要手段,它结合了艺术和科学两者的属性,是特征鲜明的一类艺术形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

  她绘作的《月月粉》是非常优秀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画作便诠释了这种平衡。画中月季花瓣层叠舒展,花蕊的雄蕊数目清晰可辨,既是一幅工笔佳作,亦是一份科学绘画与艺术结合完整的植物形态档案。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为了让这门“小众技艺”走向大众,胡冬梅积极投身科普工作。近年来,她的多幅作品入选多部博物绘画专著,并参展“湖北特色植物-国际植物艺术展”、“冬奥之花-中国华北地区特有植物”巡展、“2021自然&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艺术大赛”和专著作品集、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科学艺术绘画展等活动,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

  她无数次应邀线上线下传播博物绘画理论与技巧,满怀热情的普及博物绘画的宣传。除了在学校做了很多博物绘画的科普工作外,还迈出校门走进书店、社区、公司和北京国际图书展,向市民讲解博物绘画与生物之美,多次投稿科普博物绘画理论、技巧和应用。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从显微镜到硫酸纸,她用墨线勾勒植物的故事

  对于未来,她计划整合自己多年积累的植物图谱,继续做好博物绘画的科普宣传与传承工作。“希望更多人能通过博物绘画走进自然、感悟自然、进而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所能。”

  从实验室到课堂,从学术专著到市民书桌,胡冬梅用画笔架起了科学与公众的桥梁。正如她所言:“科学绘画记录的不仅是形态,更是自然的故事。”在首都科普的沃土上,这位“科学画师”正以纸为田、以墨为种,让更多人听见万物生长的声音。

  记者:蔡琳 董小娴

  剪辑:李炳辰(实习)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