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自主可信计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自主可信计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12-09 15:5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网络强国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空间崛起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过程中,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控,防范其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人工智能在赋能人类社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建虚实融合新型网络空间的同时,正逐渐衍生出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和人类安全的重大风险。去年,马斯克在内的一众全球范围内AI领域重要人士联合公告“应将缓解人工智能导致的灭绝风险,与其他社会规模风险(如大流行病和核战争)等同重视,作为全球优先事项”。

  大模型参数规模庞大,动辄上千亿甚至万亿,研发投入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它们的兴起,开创了智能化应用新局面。但大模型自身无安全可信和伦理道德的特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方面,大模型继承了深度学习的“黑盒子”特性,复杂的参数与神经网络结构使得决策和推理过程难以透明,从而可能引发虚假、偏见、侵权及伦理问题。另一方面,海量数据的处理也伴随着数据安全风险,隐私泄露、侵权以及恶意利用等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幻觉”、偏见和违反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问题尤为棘手。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急需一种能够保障信息系统可预期性的技术——可信计算。可信计算,顾名思义,就是在计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确保计算结果与预期一致,全程可测可控,不受外界干扰。这一技术将人类社会中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网络环境中,通过建立信任根和信任链,层层递进,将信任关系扩展到系统的每一个角落,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可信度。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自主可信计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

  在保证计算可信的同时,技术自主也是必要条件。中央“市场准入十条”(《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中的“自主可信计算”不是泛指可信计算技术,而是指源自中国、完全自主的可信计算技术——可信3.0,故文件中特地强调“自主”二字。

  我认为,网络安全实质是计算科学问题,而自主可信计算是保障信息系统可预期性的关键技术。通过构建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体系,可以降低网络空间的脆弱性,提高应对未知恶意攻击的能力,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网络空间的安全。

  中国在可信计算的发展上做出的战略部署可谓高瞻远瞩。自1992年立项研制免疫的综合安全防护系统以来,我们经过长期军民融合攻关应用,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安全可信体系,开启了可信计算3.0时代。如今,可信计算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如增值税防伪、彩票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等,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国家电网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防护建设为例,发改委14号令要求,采用可信计算架构实现等级保护四级。如今,我们的电力可信计算密码平台已在三十四个省级以上调度控制中心得到广泛应用,覆盖上千套地级以上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涉及十几万个节点、约四万座变电站和一万座发电厂。这一举措有效抵御了各种网络恶意攻击,确保了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相比之下,美国热推的“零信任架构”仅相当于可信计算3.0的一个访问控制功能子集,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架构漏洞多、缺乏科学原理支撑、网络无边界不符合主权原则等。

  面向未来,我的建议是,各级政府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制度要求,大力发展自主可信计算产业体系,为加快推进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做出重大贡献。

  (作者: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光明网记者李欣哲整理)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自主可信计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自主可信计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 上海: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