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学会大咖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贾明星: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学会大咖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贾明星: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

来源:学会服务3652024-07-12 14:42

  ■贾明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理事长  

  7月3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创中国”广西行科技经济融合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科创中国”广西行活动作为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服务广西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先后动员50多家全国学会的200多名院士、专家,聚焦高端制造、有色金属、食品医药、特色农业等13个领域,深入广西各市有关园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近150场次,促成签约合作40余项。

  助力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作为全国一级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了“科创中国”广西行活动。广西是中国十大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铝、锰、锡、锑、铟等矿产储量居中国前列,拥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已形成了以钢铁、铜、铝等为核心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制造体系。尤其是铝产业,从氧化铝到电解铝再到铝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此外,广西在锡冶炼技术方面表现突出,锡产量也占据较大份额。

  当下,铜冶炼所需的铜资源主要依赖海外进口。广西凭借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在防城港一带吸引了大量铜冶炼企业的入驻。近年来,通过“科创中国”行动的推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广西的合作愈发紧密,积极为有色金属行业提供全方位合作,目前已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学会期待以广西为桥梁,与东盟国家在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繁荣发展。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重冶炼领域,其水、气、渣排放量较大,亟需科技创新以降低排放、提升环保标准。为落实“双碳”行动,建设美丽中国,学会邀请众多院士专家及国内科研院所积极参与,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攻克环保难题。

  此外,学会还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开展深入研发,由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牵头,长期致力于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研究,围绕流程工业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技术问题,创建了以智能集成为核心的复杂有色冶金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已经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看到了巨大潜力。

  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助力建设科技强国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它与传统的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创新的结果。没有创新,只是沿着别人的路子走是行不通的。回顾我们过去的发展过程,曾经追求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即掌握一项技术后,就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以电解铝为例,我们可能认为10万吨产能能赚1000万,那么20万吨、40万吨、80万吨应该能赚更多,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因为,规模化发展面临着三大限制:资源有限、市场需求有限以及环境容量有限。因此,仅仅依靠规模扩张无法实现强国目标。

  必须注重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探索全新的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创新,这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的关键力量。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回望过去,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产业都是一片空白。但如今我们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有色金属产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今,有色金属产业在采、选、冶、加领域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无论是技术、队伍还是装备,都展现出了强大实力。然而,在尖端材料领域,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的投入以及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指日可待,为中国科技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策划组:王朝阳 严雯羽 武玥彤 李欣哲 谢芸

统筹组:刘旭波 王佳敏

采访整理:武玥彤 李欣哲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2024-09-05 08:26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2024-09-05 08:25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2024-09-05 08:23
打造了多种高科技气象服务产品。
2024-09-05 05:20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2024-09-05 08:23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4-09-05 08:28
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了对口援藏30年来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2024-09-04 10:02
围绕“规模应用 生态赋能”,大会发布了北斗规模应用操作系统、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等系列成果,央地携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
2024-09-04 09:16
身高1.68米、全身自由度超过50个、搭载robotGPT云端大脑的达闼人形机器人XR4,已经在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开启了预售,一台价格39.9万元起。
2024-09-04 09:15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9-04 09:13
中国石油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这是长庆油田继2020年建成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
2024-09-04 04:1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AI(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文艺创作的各个领域,并逐渐兴起一场艺术创作模式革命。
2024-09-04 04:15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十一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2024-09-03 09:00
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2024-09-03 08:59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联合举办。
2024-09-03 05:00
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向“新”发力、朝“质”攀峰。
2024-09-03 05:00
身着粉色裤子、白色T恤,头戴一只可爱的发卡,不仅能与人互动,还能完成拖地、洗抹布、打开电视等工作——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款新亮相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众眼球。
2024-09-03 05:00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聚集地,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2024-09-03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