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06-28 17:26

  编者按:2024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志愿填报即将开始。科学报国是一代代青年学子不懈的追求,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个人价值。为激发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学事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日报、光明网特邀10位院士,畅谈数学、地学、医学、物理学等“学科之美”,帮助考生了解国家重大需求和专业发展前景,回答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次科普系列访谈由今日头条平台合作支持。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从古代的信使、驿站
到近代的电报、电话
再到现代的互联网、卫星通信
每一次通信技术的革新
都极大地缩短了地理距离
加强了人类之间的联系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作为通信领域的顶尖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在IPv6项目
和3G、4G、5G项目的研究开发方面
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为我国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进步
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工智能,拓宽行业新进路
通信工程
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
也是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经济增长
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力量
 
如今
通信工程专业以其丰富的理论背景
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成为了众多有志于
投身信息技术领域学子的热门选择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邬贺铨表示
通信工程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专业
其知识结构正在不断拓展
要跟感知、导航、定位融合
进一步还要通算融合、天地融合
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也为通信专业拓宽了新进路
“现阶段,通信已经不仅限于
一个连接和传输的能力,
它还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座,
也会被AI所渗入,
也会有新的增长点。”
 
人机博弈?不,人机共融!
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
正一步步进入我们的生活
对于青年学子们来说
应如何适应AI大发展时代
邬贺铨建议
要培育更多的创意思维
“创意不是AI来的
AI只是执行创意
我们还需要有很多提出创意的人
这就是对新时代人的要求。”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随着AI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既懂信息技术
又了解实体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稀缺资源
在邬贺铨看来
AI时代
对知识、对专业人士的要求
会更全面、要求更高
但同时
也开辟了全新的学习路径
学习的方式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元
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也将更快
“这是人工智能时代
带给我们的一个好处。”
 
薪火相传,大学是赛道新“起点”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
这是一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这是国家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如今,一年一度的高考
已经落下帷幕
对于很多青年学子来说
接下来即将踏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邬贺铨认为
青年学子应该认识到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
要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而大学是考验自学能力的阶段
需要自我加压
学到学习的能力
从而汲取足够的前进动力
 
“高考不是终点,
要珍惜大学这个高效学习的阶段,
它是未来更好的投入社会
做贡献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信青年学子的力量
将筑起一道道砖墙
护送社会和人民
向未来,向远方

 

  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等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

  通信工程专业具有理工融合的特点,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光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及系统实现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发展迅速。

  目前,通信工程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最为激烈的关键性领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增长,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营等工作,也可以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各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战 钊

总策划

宋雅娟

策 划

蔡 琳 肖春芳 武玥彤

统 筹

张 蓉 孙 畅

记 者

宋雅娟 肖春芳

本期编导

宋雅娟 肖春芳

贾润祺(实习) 王雪儿(实习)

文 案

肖春芳 刘峻宇(实习)

特别鸣谢

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

北京市科技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院士教你选专业|连接天地与未来,这个专业“路”很宽!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

  • 西延高铁渭河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地球空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太阳爆发事件,大多起源于日冕中。
2024-12-12 10:16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