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来源:光明网2024-06-16 10:11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讣告,2024年6月1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因心梗不幸病逝,享年92岁。

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1932年11月,王永志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在中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青年王永志(右一)在改进中近程导弹设计图样

  自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王永志的航天征程便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求学青年,到莫斯科航空学院深造的留学生,再到回国后投身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设计师与领导者,他的人生篇章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与征服。

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2005年12月,王永志(右二)夫妇探望恩师钱学森(左一)夫妇

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王永志在神舟三号转运现场

  作为中国航天技术的领军人,王永志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导弹型号与运载火箭的研发。在工作中,王永志总能打破常规,用创新精神赢得主动,以批判思维锐意进取。特别是他作为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倡导者和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带来了质的飞跃。

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王永志与杨利伟于上海进行载人航天宣讲

  在长达十四年的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任期内,王永志主持了工程设计、研制、4次无人飞行试验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技术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的历史性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追忆航天巨擘王永志:一箭一星,志在苍穹

  他曾激动而自豪地说,在自己的人生中有幸与其他航天人一起做了三件值得欣慰的事:把火箭准确地送到需要的地方去,把卫星送到各种轨道上去,把中国人送到太空去。

 

  策划:宋雅娟 肖春芳

  制作:蒋晓宇(实习)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农机巡游:不一样的毕业季

  • 美丽乡村“稻”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
2024-06-20 10:39
记者6月19日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
2024-06-20 10:38
“这些金属电极就是‘探测器’,布设电极后,就可以给堤坝做‘CT’。”将电缆接到不远处的黄色设备上,不一会儿工夫,反映堤坝内部结构的电阻率曲线就在屏幕中显现出来。
2024-06-20 10:37
广州黄埔区,已聚集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1家,这些企业正通过科研与产品创新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场景落地,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低空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4-06-20 10:36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2024-06-20 10:34
为了解类星体在再电离时代所扮演的确切角色,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和分析遥远的类星体。
2024-06-19 10:05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06-19 10:03
世上是否存在“无摩擦”的冰?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王恩哥院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给出了肯定答案。
2024-06-19 05:20
18日,国家卫健委就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表示,目前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
2024-06-19 05:20
“我们已基本掌握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专项形成了常导高速磁浮建造关键技术方面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指导性设计原则,向工程化应用迈进一大步。
2024-06-18 10:02
鉴于恒星坍缩的极端物理特性,中子星的旋转速度快得惊人——自旋一周只需几秒钟甚至几分之一秒。团队成员表示,这颗天体高度疑似中子星,却在非常“悠闲”地发射无线电脉冲,如此缓慢的速度严重不符射电中子星的一般行为。
2024-06-18 10:00
5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小鹏汇天广州研发中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现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业内通常认为是3000米以下)为依托,以飞行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2024-06-18 09:58
沙漠边缘的胡杨、沙拐枣将根系深深扎进沙子里,它们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长。如今,经过选种的沙拐枣、柽柳、梭梭等优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顽强生长,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续贡献。
2024-06-18 09:57
赵善芹驾驶智能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赵善芹是阳谷县的“新农人”,2013年,他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850亩土地种植小麦。”去年,北彭新村村民王先锋自己播种的玉米出现倒伏,今年赵善芹驾驶智能播种机,从灭茬到播种一气呵成,精细控制种植密度。
2024-06-18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