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在北京做科普 | 逐风追云,他用科普解读天空的诗篇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我在北京做科普 | 逐风追云,他用科普解读天空的诗篇

来源:光明网2024-05-31 17:37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许多科技工作者亦是科普队伍的一员,他们将科学的魅力展现给广大公众,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蝌蚪五线谱特别策划《我在北京做科普》系列内容,邀请5位嘉宾分享科普工作的故事和经验,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本期,让我们走进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听听气象服务副首席戴云伟老师分享科普的乐趣。

  Q:您是如何与科普结缘的?

  A:我与科普的缘分源于家庭,在我成长过程中,我的爸妈都不识字,所以我每学到一点东西,就想给我爸妈讲清楚。我买立体地图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我国的地形有盆地、平原、高原。后来又买了地球仪,让他们知道了地球是圆的。我爸妈一直疑惑地球怎么能“悬在空中”,我就拿磁铁做比喻,只要有质量就可以吸引,他们慢慢地都接受了这些理念。

  我们的父辈可能局限于过去的那个年代,年轻人特别是成长之后学习的科学知识,我认为给他们讲清楚非常重要。

  Q:将气象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内容时,您是如何平衡科学性和趣味性的?

  A:科普就是科学普及,必须以科学为核心和根本。趣味性是一种方法,只是起辅助作用。

  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比较困难,特别是读不懂的时候,容易失去好奇心,但看到一些好玩的现象,通常就会产生好奇。有些科学问题很抽象,比如《三体》电影里提到的混沌理论,我们可以用蝴蝶效应来引入讲解,而气象中的抽象知识往往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去引导,让受众首先产生兴趣,启发他的好奇心,主动提问,再一步一步地向他讲述清楚。

  Q:在科普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A:有一次我科普二十四节气,其中有一个学生直接说“我不想听”,当时对我来说就像一记闷棍。

  讲课过程中,我问学生们用农历过生日的举手,有一两个学生举手,我又问你们有没有外号,一位学生说我叫“炸鸡腿”,另外一位女生说我叫“甜甜圈”,于是我讲,把一年分成24个时段,就像你们的学号一样,1号、2号...这样很难记住,所以我们给第一个节气起了个“外号”——立春。起外号一定和自身的特点、性质、特征有关系,所以芒种意味着要丰收,暑就代表热,寒就代表冷。

  讲着讲着,那位“不想听”的学生就举手发言,他说“老师,我刚开始说我不想听你讲课,但是我现在想听了”我当时就感觉今天的科普成功了一半,然后我问了他一些问题,通过互动,带动着大家的气氛,那天的科普课程很成功。

  所以科普工作,我们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在现场随机应变,带动氛围,效果会更好。

  Q:在科普工作中,有没有尝试去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或者形式来吸引大家?

  A:科普工作我认为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过程。只要你不断学习,自然就会有一些创新的方法。

我在北京做科普 | 逐风追云,他用科普解读天空的诗篇

  我的许多科普讲解仪器是从学生的玩具中改造而来的,比如这个演示大气压力的玩具。而解释积雨云时,我会用学生吹泡沫的玩具来演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科普效果更好。

  Q:您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科普时,科普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有所不同?

  A: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做到“知彼知己”,围绕他们的课本内容,有针对性的科普。比如小学一年级的科学下册讲到气象、温度、气压的观测;三年级下册,大部分是关于天气预报。

我在北京做科普 | 逐风追云,他用科普解读天空的诗篇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里,有一篇课文叫《在牛肚子里面旅行》。在牛肚子里面旅行跟气象有什么关系?我把它和全球变暖联系到了一起。我们知道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二氧化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就是甲烷,而牛排出来的主要气体正是甲烷。现在全球气候系统预报中有一项重要的监测数据,是监测全球畜牧场每天排出多少甲烷。这样一步步地深入科普,就会让学生感到特别好玩。

  Q:那在科普这条路上,对您个人来说有没有一些收获可以跟我们分享?

  A:在科普这条道路上,我获得的成绩比我在业务当中获得的还要多,我出版了几本书,像《观云识云》《知云解云》和《奇云异彩》,以及《来自太阳的 24 封信》,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

  另一方面,我更重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我自己有深切的体悟之后才能给别人讲解,没有深入就不能浅出,现在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替代“浅入浅出”的科普,而“深入浅出”的科普,只要不断地创新,人工智能是无法取代的。

  Q:随着科技的进步,您认为科普未来可以如何创新?

  A:对我们科普工作者来讲,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学习更加方便。但是对于公众而言,越先进的技术就越需要科普。

我在北京做科普 | 逐风追云,他用科普解读天空的诗篇

  我认为科普要“逆科学而动”,科学是往未来不断发展创新的,科普就往科学的历史中去找答案。很多人知道天文当中的黄道,现在也有了立体化的模型,很容易理解地球围绕太阳传,月亮围绕地球传,那么古人是怎么发现黄道是呢?当你摸清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古人如何认识到这个知识的时候,你的科普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

  Q:在温度表等工具发明之前,更早时期的气温资料我们是怎么得到的?

  A:我们现在通过南极的冰心,可以研究 100 万年之内的气温的变化,因为不同年份的冰里面会有当时大气的气泡,把气泡取出来,检测里面的含量,研究分析当时的气温,就能得出 100 万年之内的气温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

  地球有 40 多亿年的历史,那100 万年以前的资料从哪里来?在地球历史发展的当中,每一个时代的信息都存到了一个“存储器”里,这个“存储器”就是岩石。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特别是沉积岩,越早期的就沉积在底层,越晚的就沉积在上层。所以通过岩石的不同层次,可以分析当时形成岩石的气候、气温、降水等。所以每一层的岩石,相当于我们那个时代的一块“硬盘”,但这个“硬盘”相当于被破坏了,我们不能直接读取,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分析,才能找出从几亿年前到现在的降水和气温的变化。

  热力学小实验↓↓

 

  监制:战钊

  统筹:蔡琳 樊鲁阳

  记者:蔡琳 董小娴

  文字整理:董小娴 刘雪洁

  后期:樊鲁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