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29次,呈现7级以上大震活动由弱转强特点。2023年,95%的全球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欧亚地震带和澳大利亚板块东北边界。
地球是否进入“震动模式”?每年哪些月份地震频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
2023年地震频度:平稳偏低,与近年来相比不突出
高孟潭:地震是地球作为一个活着的星球非常重要的标志。地球上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最大的两个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通过下图可以看出,2023年6级以上和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度与近20年相比,属于频度平均并且偏低的一段时期。
地震的发生是否有规律可循?
高孟潭:根据我国有地震记载的资料,我做了统计,从每月地震发生的频度来看,1月到12月都是不一样的。
通过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每年的10、11月这两个月是地震发生频次较低的月份,大概在13次左右。但是在6、7、8、9、12月这5个月,地震发生次数多达20余次,最高可能会达到30次,比全年的平均值15次增加一倍。
关于地震发生的时间段同样也有一个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4小时内每个小时发生地震的频度没有显著差异。网上很多人认为“地震似乎多发生在夜里”,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大地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从分钟量级速报到秒级预警
高孟潭: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危害。全球对地震灾害和地震本身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比如地震监测方法、地震预警等。
很多人最为关心的是地震预警。我们现在可以实现秒级的地震预警,也就是说在数秒钟之内可以向没有感受到震动的地区发出警报,利用时间差,让公众迅速采取一些应急避险措施,减轻在地震中可能受到的伤害。
同时,我们现在也可以实现分钟量级的地震速报,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确定全球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震级是多大。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可以让政府在得到这些信息后,迅速地组织应急救援行动。
防震意识莫放松,三个关键动作要记牢
高孟潭: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历史上多次遭受地震灾害的影响,有不少人认为我国的地震多发于西部地区,不在这些地区就可以放松警惕,但实际上我国绝大多数的省份都会发生破坏性的地震,因此大家要有防震的意识和避震的知识、技能。
第一是避,相关重大工程、城乡建设时,要有意识地避开一些危险的地带,也就是过断层避让。
第二是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民房要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相关规范施工,可以保证发生大地震时,房屋不倒塌,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三是个人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应急避险知识和能力。要了解所在地区是不是地震带,此前是否发生过大地震。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建议趴下,遮住要害部位,然后抓牢一些固定的物体,这里注意不能是衣柜这类活动的物体,同时远离吊灯等容易坠落的物体。
策划:宋雅娟
记者:蔡琳 肖春芳
审核:詹媛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