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持续赋能提升耕地质量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惠农政策 > 正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持续赋能提升耕地质量

来源:光明网2024-01-08 10:21

  作者:陈学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零丽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23年12月19日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地之不存,粮将焉附。高标准农田是新时代新阶段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农田必须是良田,要真正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成为当前乃至未来耕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因此,需要从围绕耕地形成兼顾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政策体系和“用养结合、综合治理”的全局性治理机制框架。

  当前,尽管我国围绕耕地数量与质量开展全面治理,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制约耕地可持续发展问题。总体来讲,一是耕地质量退化形势严峻,质量水平总体较低。根据《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仅为4.76,七到十等的低等耕地占比22%,数量超过4亿亩;二是农业过度式粗放经营导致地力下降,严重透支耕地基础地力。如华北平原地下水下降、东北地区耕地退化、西北地区土地薄膜污染、西南地区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三是水土资源匹配不协调,全国水土资源整体呈现不均衡不匹配分布。突出表现在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北,而这些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约19%,山地丘陵地区跑水跑肥跑土问题突出。

  提高耕地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落脚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关键在于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水平,其建设对新时期新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是中国耕地安全的基础保障。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出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质量布局、监管耕地质量变化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农田地力质量,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支撑载体。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有效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提升、抑制耕地撂荒及防灾减灾等问题,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实现保障;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生产供需匹配,是提升农产品高质量的关键要素。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适配提供条件,推动促进我国粮食的产销状况适配,缓解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匹配问题,实现耕地的合理利用,有效提升耕地质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载体,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稳定持续提供高产高效、优质标准、绿色生态、安全稳定的农业产品提供坚实保障。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可持续高质量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坚持统一规划布局。坚持系统科学规划,明确布局和阶段性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紧密结合,确保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细化区域布局、分区任务、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

  二是逐步完善,细化建设规范标准。结合不同区位的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水源条件、气候环境、耕作制度等实际情况,针对田、土、水、路、林、电等多方面内容,持续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标准规范体系,为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三是多元结合,创新建设模式机制。基于区域社会经济基础、资金匹配能力和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引入多元化建设主体,局部探索建设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与模式,创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路径,推进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环境。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周看天下

  • 亚丁秋色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
2024-11-01 04:20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2024-11-01 04:20
为什么而科研?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兴趣,是理想,亦是责任!
2024-11-01 04:20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2024-11-01 04:20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2024-11-01 04:20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2024-10-31 09:23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2024-10-31 09:23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
2024-10-31 09:21
部分癌症发生在天生携带罕见基因序列变异的人群中,发现此类变异可改善早期癌症检测及促进靶向疗法发展。
2024-10-31 09:20
10月下旬,西藏那曲市安多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唐北区域,温度已降至-10℃左右。“
2024-10-31 04:05
近日,科研团队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的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
2024-10-31 04:05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2024-10-30 18:40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0-30 09:15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2024-10-30 09:14
据了解,目前定位于高端、个性的冰箱,多使用智能玻璃面板,而中低价冰箱仍有不少是传统面板。
2024-10-30 09:14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2024-10-30 09:13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2024-10-30 04: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2024-10-30 04:00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2024-10-29 10:08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2024-10-29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