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爱回收·爱分类”2023环保成绩单:回收处置超40万吨可回收物
首页> 光明科普云> 滚动新闻 > 正文

“爱回收·爱分类”2023环保成绩单:回收处置超40万吨可回收物

来源:光明网2024-01-04 09:56

  近日,万物新生集团旗下城市绿色产业链业务“爱回收·爱分类”发布2023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爱回收·爱分类”累计投放21038台智能回收机,用户规模突破1500万,年回收量达406357吨,同比提升超过60%,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72.3万吨。此外,报告还指出,2023年“爱回收·爱分类”在前端回收、中转运输到末端处置环节持续投入自动化能力建设,整体效率提升明显。

  回收量持续增长 用户规模超1500万

  据介绍,“爱回收·爱分类”通过“互联网+回收”的创新模式,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可回收物回收服务。居民可通过社区内的智能回收机扫码进行投递。智能回收机具备自动称重能力,根据投递的回收物重量给予用户相应积分,用户后续可通过微信进行积分提现。

“爱回收·爱分类”2023环保成绩单:回收处置超40万吨可回收物

  图为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机

  可回收物经中转运输,进入末端分拣工厂后,将被进一步精细化分拣。所有可回收物会被精分成80个类目进行处置,其中织物和塑料部分,分别进入粗加工厂进行加工。其余可回收物则销售给下游商家,实行市场化运作。

“爱回收·爱分类”2023环保成绩单:回收处置超40万吨可回收物

  图为“爱回收·爱分类”末端分拣场

  回收数据方面,报告提到,截至2023年12月31日,“爱回收·爱分类”日投递单量最高达56万单,年回收量达40.6万吨,同比提升超60%,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72.3万吨。其中,纸类占比最高,达到45.3%,织物占比32.3%,塑料占比16.3%,金属占比5.5%,其他类别占比0.6%。

“爱回收·爱分类”2023环保成绩单:回收处置超40万吨可回收物

  图为“爱回收·爱分类”末端分拣场

  从业务规模来看,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爱回收·爱分类”业务覆盖城市达38座,用户规模1500万,运营设备达21038台,中转站数量达117个,分拣工厂达22座。

  持续投入自动化 优化作业标准提升作业效率

  报告指出,在前端回收阶段,“爱回收·爱分类”全新的203机型已全面投入量产,在实现批量交付目标的同时,生产成本下降29%,故障报修率下降11%,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末端处置阶段,“爱回收·爱分类”自动化生产线稳步运营,末端工厂逐步迈向自动化。2023年,“爱回收·爱分类”建立了10条自动化产线,并形成稳定产能,分拣效率平均提升31%。

“爱回收·爱分类”2023环保成绩单:回收处置超40万吨可回收物

  图为“爱回收·爱分类”末端分拣场智能分选机

  此外,2023年内,“爱回收·爱分类”主分拣线不断迭代更新,持续优化作业标准和提升作业效率。“爱回收·爱分类”末端分拣线采用三级分拣模式,实现可逐层调速,提高分拣准确率。此外,分拣线增设了瞭望台,有效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助力提升分拣质量。

  “爱回收·爱分类”相关负责人介绍,运营5年来,“爱回收·爱分类”在垃圾分类政策的引领下,以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和提升资源利用率为目标,不断优化运营模式,提升居民投递体验和积极性,协助政府培养居民良好的投递习惯,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科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