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惠农民】“毒药”还是“良药”,打过农药的桃子还能吃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智惠农民】“毒药”还是“良药”,打过农药的桃子还能吃吗?

来源:光明三农2023-11-22 17:40

  桃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果树,最早的栽培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桃子的生长季节一般为每年的3月到8、9月,高温高湿的气候使得病虫害经常发生,而桃树本身抗病虫害能力较弱,需要配合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恐慌。那么,农药真的那么可怕吗?打过农药的桃子还能吃吗?

  农药经历了哪些发展?

  1851年,法国率先开发了石硫合剂,开始用农药来防治害虫。20世纪40年代初期,高效且高毒的有机氯和有机磷类农药开始出现。到了50年代,氨基甲酸酯类高效低毒农药得到发展。然而,由于这些农药容易在环境中残留,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重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研发高效、低毒且选择性高的仿生农药,如拟除虫菊酯和沙蚕毒素等。随着农药化学工业的不断进步,90年代又出现了新烟碱类和氟虫腈等高效、低毒且低残留的农药。21世纪初,人们开始开发仿生类杂环化合物和生物源高效低风险农药。这些高效低风险农药的应用不仅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药使用情况是怎样的?

  随着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安全,从而更关注农药在农业中的使用情况。一些关于农药残留的新闻和谣言让公众闻之色变,那么,我国的农药使用情况具体是怎样的?农药残留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生产及用量居世界首位。据FAO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商品使用量从1991年到2019年共增加69.1万吨,增幅为90.33%,预计到2030年农药用量将达到221万吨。近30年间,我国农药的用量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1990-2014年,农药用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5-2020年,中国实行了农药和化肥的双减政策,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

  从2015年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以来,我国农药呈稳步下降趋势。在农药管理方面,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不能在国家规定的农作物中使用剧毒和高毒农药,并加速淘汰剧毒、高毒农药。

  除此之外,我国不断提高新型农药制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致力于低毒新型农药的研发。目前,在农药品种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双酰胺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类除草剂等高活性农药的用量不断增加,而化学农药的每公顷用量在明显下降。2020年,微、低、中等毒农药的使用占比达到98.1%,而高毒农药使用的比例小于1%,且生物农药的用量在同年上涨至8.3万吨,年平均增长3.4%。

  在农药残留管理方面,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的发展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出了400多项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和7107项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GB 2763-2019),这些国家标准基本覆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以及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食品种类。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只有我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农药风险评价体系,主要包含膳食风险评估、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以及健康风险评估内容,对农残风险进行严格把控,保障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可食性。

  “毒药”还是“良药”,有农药残留的桃子还能吃吗?

  农药和其他先进科技成果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农药,不仅会对人体带来伤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只要把握好“用度”,使用过农药的农产品仍然是安全可食用的。农药并不等于“毒药”,有农药残留的桃子也不一定是“毒桃子”。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显示,2022年农业农村部共组织开展了2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106个品种130项参数14437个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6%,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例行监测共抽检了31个省份的1478个菜果茶生产基地、976辆蔬菜和水果运输车,结果显示,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7.1%、98.8%、98%、99.1%、95.8%。其中,桃子的合格率达99%,总体来看,市面上桃子的农药残留目前是处于安全范围的。

  此外,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已明令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药材等农作物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对食品中各种允许使用的农药也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21)中明确规定了桃果相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75项,主要包括杀虫剂92项、杀菌剂42项、除草剂27项、杀螨剂12项、杀线虫剂1项、熏蒸剂1项。每一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只有某种果蔬农药残留超标或被检出禁用农药时,才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

  因此,农药残留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超标。国家标准限制了桃子的农药残留量,所以用了农药的桃子安不安全,关键还得看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只要不超标,桃子就是安全可食用的。

  科学顾问:余向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研究员)、陈小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副研究员)

  统筹:廖丹凤 郑锋茂 王长海 张瑞杰

  策划:武玥彤

  编辑:王媛媛(实习)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5考研季科技类专业科普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