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医科普】热习服训练忌过度 配套措施要做好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军医科普】热习服训练忌过度 配套措施要做好

来源:光明网2023-10-17 17:36

【栏目简介】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训练效率高,配套措施要做好,训练环境、训练人员、休息睡眠、补水膳食,训练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到。本期节目邀请了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轶群为大家介绍军营训练的注意事项。

  问:如何创造合适的热习服训练环境?哪些训练人员需要重点关注?

  张轶群:热习服训练是提高人体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训练周期约14天的过程中,要求气候条件达标时间在8天以上,否则会影响训练效果。训练环境温度应在30度以上,并逐渐从低到高过渡,初期不宜选择极端高温天气。最适合热习服训练的温度范围是35~4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20%-60%之间。

  开始进行热习服训练时,若温度不够,可通过增加衣物来制造局部高温环境,如穿秋衣秋裤、毛衣、毛裤、雨衣、坎肩等,最终要求体感与湿热环境相同。

  在热习服训练中,需特别关注两类人员:一类是具有热射病易感因素的人,如感冒、发烧、腹痛腹泻、训练负荷过重、夜间执勤睡眠时间过少、超重或肥胖、新兵等,训练时需适当照顾;另一类是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或潮红、精神和行为异常或自觉身体不适的人员,医务人员应及时重点监测并早发现、早降温。

  问:训练期间,睡眠重要吗?

  张轶群:睡眠不足易导致热射病,特别是在备考长跑时。暑期训练体力消耗大,睡眠是最佳恢复方法。最佳睡觉时间为晚上10:00-11:00,起床时间为早上5:30-6:30。睡眠时应避免在空调出风口或电风扇下,以防空调病或热伤风。应科学安排训练时间,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或减少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连续训练时间,合理安排休息,适当增加午休时间。如无法避免特定任务,需做好防护措施。

  问:如何有效做好补水和膳食工作?

  张轶群:补水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三个阶段的补水。在行军训练、作业前,需喝足水并灌满行军水壶,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补充2升水。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时段,需每1-1.5小时补充一升水。在进行大强度训练时,每小时的脱水量可能达到1-2升,每小时至少要补水一升。此外,单凭口渴感的饮水量不足以保持体液平衡,应过量饮水。饮水的温度以8-12度为宜,应饮用天然水温。在高热高湿环境中,饮食宜吃咸,同时食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系统和水分吸收,从而加重脱水症状。

  科学审核: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赵贵锋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张轶群

  策 划:宋雅娟 张梦凡

  编 导:焦子原 侯思雨(实习)

  统 筹:张梦凡

  配 音:李泽华(实习)

[ 责编:金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