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辟谣 | 长期便秘会导致直肠癌吗?
2023-09-28 15:55 来源:光明网 

  说到便秘,很多人都有这个难言之隐。网上流传的“长期便秘会导致直肠癌”的说法,不免让人感到忧心忡忡。长期便秘真的会导致直肠癌吗?

科学辟谣 | 长期便秘会导致直肠癌吗?

  长期便秘不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是指肛门以内长12到15厘米的一段消化道。别看它还不及一根筷子的长度,但癌症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所谓便秘,是指包括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大便量减少、大便干结、排便费力困难等这些表现的统称。严格来说,它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

  研究表明,与不便秘的人群相比,长期便秘的人群直肠癌的发病率并没有提高,便秘并不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不过,便秘却是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之一。得了直肠癌之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排便困难或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如形状变细、变扁或有沟槽,或排粘液便甚至血便;排便费力,虽有排便感,但却无大便解出的情况。其中,便血、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是直肠癌的常见症状。

  除此之外,直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可能是持续性隐痛,或者腹痛向肛门周围放射,也可能仅表现为腹部不适或者腹胀感。另外,患者还可能触及腹部肿块,也可能伴随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乏力等。

  长期便秘本身虽然并不会导致直肠癌,但却可能是肠道在“求救”。当出现持续的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不正常颜色的大便时,需要及时就诊。

  80%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

  研究表明,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直肠癌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且家族史对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效应还会受到患病亲属数目的影响。临床上,80%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肠癌从腺瘤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5到10年的发展期。因此凡是检查发现有腺瘤的,建议摘除。另外,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有关,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随之增加。

  直肠癌“偏爱”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长期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的人群或是肠癌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每日摄入红肉量每增加10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2%;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6%。

  此外,糖尿病患者,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的人群也是直肠癌高危人群。糖尿病人群肿瘤发生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到4倍,因为糖尿病人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恰好给予了肿瘤细胞充足的营养,能让其肆意生长。肥胖人群胰岛素水平增加会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细胞凋亡,这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身体肥胖也会刺激产生炎症反应,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长期吸烟的人群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比不吸烟人群更高,而且,随着吸烟年数和吸烟支数的增加,风险越来越高。大量饮酒的人群在长时间喝酒的过程中,摄入有害物质过多,会导致肠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运转,诱发肠癌。

  预防直肠癌要做好“四个坚持”

  不良生活方式是罹患直肠癌的“元凶”,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如通过跑步、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加自身抵抗力,避免肥胖;坚持健康膳食,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避免高脂饮食,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坚持戒烟限酒,避免其对消化道长期的炎性刺激;坚持定期体检,参加直肠癌早期筛查,高风险人群需进一步接受诊断性结肠镜检查。

  一般风险人群可以从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中低风险人群在50到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高风险人群在40到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如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起止年龄要更早,并且筛查持续终生。

  转自:科普时报

  图源:摄图网

  作者:胡忠东

  副主任医师、注册营养师

  健康管理师、健康中国行动宣讲员

[责任编辑: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