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如何用好用活“基因宝库”?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如何用好用活“基因宝库”?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9-25 17:41

  海南三亚,位于北纬18度以南的热带地区,和野生棉的原生境接近,是野生棉最好的活体保存地。早在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就开始在这里建设野生棉活体保存基地。如今,基地已建设成为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是全球最大、种类最全的野生棉种质圃。

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如何用好用活“基因宝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常务副主任刘方表示,中国不是棉花起源地,棉花的祖先种目前主要分布在非洲、澳洲和美洲。世界上目前一共发现53个棉种,包括49个野生棉种和4个栽培棉种。4个栽培种分别为草棉(非洲棉)、中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

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如何用好用活“基因宝库”?

  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不断完善,目前活体保存棉属的39个棉种和150多个种间杂种,收集保存资源棉种数和杂种数均居世界第一。野生棉已经成为我国棉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源的主渠道。

  “随着生产力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们育种越来越专业化,现在生产上的很多品种特点越来越鲜明,但是它们的遗传的基础变得狭窄。而很多的野生棉种有很多特色的东西,比如说有的抗冷,有的抗盐、抗碱、抗病,还有一些纤维优良的,还有跟产量相关的一些特殊的性状,这些可能是我们现在生产上棉花品种中所缺乏的优异的资源。”刘方表示,把野生棉种质资源搜集和保存,就是想通过研究创新,从中挖掘优异的种质资源,为棉花生产的遗传改良服务。
 
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如何用好用活“基因宝库”?

  刘方介绍说,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已经促成了31项科技成果获奖38次、500余篇科技论文、100余篇学位论文;利用野生棉资源和远缘杂交资源材料,先后向国内多家单位提供遗传材料10000余份次,直接用作亲本育成新品种近200个,其中到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的有50多个,在全国种植面积达5.5亿余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

  “现在我们正在准备搭建一个实物共享与信息共享的综合利用平台,实物共享就是我们这些资源材料的活体,育种家可以直接用;另外,由于现代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很多基因组也都测序了,生物信息全球联网,所以说我们要把这些野生棉种的所有信息,作为一个数据库的形式,向全球信息共享,使得国内外研究人员能够随时查阅。”刘方说。

 

  监  制:战 钊

  策  划:宋雅娟

  记  者:宋雅娟 肖春芳

  航  拍:周怀宗

  文案整理:韩承果(实习)

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如何用好用活“基因宝库”?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