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7-27 14:05

  在北纬38度24分,东经120度55分的茫茫大海上,有一座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虽是“弹丸”之地,却是渤海咽喉,它就是北隍城岛,昆虫跨海迁飞的必经之地。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在这里,有一座监测昆虫迁飞的试验站,今年,它迎来了建站20周年。20年来,从一台昆虫雷达监测车到如今的一座颇具规模的试验站,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在这里接力监测,问天探虫守护粮食安全。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周燕】我们基地建站今年正好20周年整。2003年,我们最初是租住在渔民家的平房里,条件比较简陋,到了2012年左右,我们租了当地学校的三排平房,改建成了我们的实验室。在2019年,农业农村部又批复了我们基地大楼建设的项目,今年正式竣工。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迁飞性害虫的频繁暴发是影响我国农牧业稳产丰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6月到7月,长岛试验站会迎来棉铃虫、黏虫等害虫跨海迁飞的高峰期,驻扎在这里的学生也更加忙碌起来。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驻岛博士李晓康】雷达主机通过线缆直接通下来,然后到我们每个分机上面。虫子迁飞,不仅仅发生在晚上,有很多种类在白天也进行迁飞,所以我们的雷达现在全天24小时工作。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这台电脑,包括雷达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传输。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首批驻岛博士封洪强】我们迁飞昆虫理论认为,昆虫的迁飞它是有一种通道的,不是遍地都有昆虫迁飞,昆虫喜欢聚集在它的迁飞通道上,就像鸟的迁徙的通道,或者轮船或飞机航行的通道一样。

  北隍城岛位于海峡的中间,周边都是海洋,没有陆地,也没有农业生产。所以一旦捕捉到农业害虫,它肯定就是从大陆上迁飞过来的,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研究迁飞昆虫的场所。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2003年,来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博士生封洪强和几位学生,合力把一辆昆虫雷达监测车从河北廊坊开上了北隍城岛,长岛试验站在这里扎下了根。此后,他们在这里利用高空灯捕捉迁飞昆虫,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并使用车载昆虫雷达监测迁飞昆虫,研究它们的迁飞规律,探索全方位的防治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首批驻岛博士封洪强】对南北往返迁飞的昆虫进行长期的观测,我们当时除了昆虫雷达以外,还使用了探照灯诱虫,还有探空气球来探测空中的风、温等各种环境因子,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全的这种研究了。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每天早晨从住的地方上去放气球,每天晚上会有两个学生在山头上值班,就坐在雷达室里面,从晚上一直到天亮。那个时候谈不上什么条件,大地就是实验室,遍地都是实验室,我们采到的虫子都是铺在地下,就是蹲在地下开始工作,开始分拣,然后解剖的时候把培养皿放在小凳上进行解剖,甚至有的用贝壳做培养皿来进行解剖。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顾岩】这个是苹梢鹰夜蛾,这个是白脉黏虫,这个是人纹污灯蛾,是一种灯蛾,这是旱柳原野螟,这个是玉米螟,这个是四斑绢野螟。

  每天下午3点左右,试验站的科研人员迎来了“分虫”时刻。几个小时前,他们将前一晚捕捉到的虫子放入冷冻冰柜,放置几个小时,便开始分门别类,统计数量、种类。迁飞高峰期,一晚上就能捕捉到上万头的虫子,守夜的科研人员,每过几个小时就得置换一次收虫网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周燕】我们每天进行昆虫分类的话,是为了鉴定有哪些昆虫迁飞的种类,然后明确了迁飞种类,再来进行迁飞生物学研究,掌握它的生物学习性,然后再根据它生物学习性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这是我们总体的思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首批驻岛博士封洪强】像在这个岛上实习过的大学生的话,他印象就比较深刻,因为他每天都要见上百种虫子,但是主要种类就那么三五种,像这天捡的,棉铃虫应该是主要害虫。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周燕】我们都是从分虫干起,现在每天也都在分。要了解它生物学习性的话,就要把它从比如说从卵开始养,要掌握它生物学习性。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我们这一头虫子大概分为卵、幼虫到蛹到成虫四个时期,然后每个时期它特点不一样,它取食的食物也就不同。比如说幼虫期的时候我们要会做饲料,到了成虫期,它又要补充能量才能进行发育,再进行飞行生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补充营养的话,我们一般是补充蜂蜜水,10%的比较合适。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分虫捡虫的工作是日日工,一干就得数个小时之久。但对上岛的学子来讲,这是必经之路,也是迁飞害虫预警工作的重要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首批驻岛博士封洪强】根据专家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往往都是根据历年监测的结果。比如说历年这个时间,每天监测的大概就是200头300头不成灾,或者是轻微一点可以不用防治。今年突然又到了500头或者1000头,肯定我们要发预警。

  从封洪强开始,先后有近60名硕博研究生来到岛上开展科学研究,他们每年4月上岛,10月离开,持续记录着迁飞昆虫一手监测信息,不仅顺利完成学业,也为摸清昆虫迁飞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驻岛博士李晓康】我们是高空探照灯跟昆虫雷达相互结合,来判断实时情况下,北隍城岛上空迁飞昆虫的种群类型,到底有哪些种,生物量是怎么样的,这是我们最基础的工作。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张浩文】黏虫也有高峰,黏虫高峰的时候特别壮观。一个小时能够收一大袋虫,整个密密麻麻的好几万头。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20年的接力守护,20年的艰苦创业,如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科研人员在试验站已建成养虫室、吊飞室、昆虫行为暗室、昆虫食诱剂监测等研究平台,能够系统开展昆虫迁飞监测、昆虫取食/飞行行为研究、昆虫迁飞轨迹模拟、害虫防治药剂筛选等研究工作;建立了世界一流昆虫雷达监测站,实现了对空中迁飞昆虫的精准识别与数据监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首批驻岛博士封洪强】昆虫是一个很小的生物,它能够在天上好几百米的高度飞,而且一晚上能飞好几百公里,在晚上什么也看不见,黑乎乎的黑灯瞎火的,它能够找到它的方向,它能找到它要去的地方,这本身就有很多很神奇的生物的行为和现象在里面。探索它背后的机理,就会感觉到乐趣无穷。想把它搞清楚,告诉别人虫子是这样飞的,那就是一个莫大的满足。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张浩文】现在我们有三台高空探照灯,包括我们的雷达现在也全部换成新的雷达,而且放到山上选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包括我们现在还有测量精确的环境参数的这些设备等等,包括我们现在还有海水淡化的系统,我们学生在这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都得到大大的改善,这些都是过去就是说不敢想象的。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一座海岛,一群博士,二十年接力只为一件事

  20年来,长岛试验站研发的昆虫种群迁飞精准模拟与预警技术、迁飞性害虫区域立体防控新策略等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重要农区的害虫预警信息发布和统防统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周燕】通过20年的监测,总计仅仅是对鳞翅目的害虫的监测,就抓获了250多万头,这个生物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是直接减少了我们许多粮食损失。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驻岛博士李晓康】我敢说我们目前在任的这几位学生,基本上都是出于兴趣。这项工作很基础、很枯燥,我觉得还是出于热爱,没有什么更多的语言,就是出于热爱,只有热爱才能坚持这么多年。

 

  监制:战 钊

  策划:宋雅娟

  记者:宋雅娟 肖春芳

  鸣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