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养殖尾水如何处理才能变“绿色”?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绿色发展 > 正文

养殖尾水如何处理才能变“绿色”?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7-24 17:09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结构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21年水产养殖产量接近5400万吨[1],预计2030年全球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1.82亿吨。水产养殖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质,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养殖业不断向规模化和工业化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导致近海水域环境严重恶化。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废水排放总量已超过陆源污水排放总量,水产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受到广泛关注[2]

养殖尾水如何处理才能变“绿色”?

  根据2020年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占农业总排放量的6%,污染物以氮和磷为主,主要影响是使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小规模、散户型和大型工厂化等多种养殖模式并存,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在尾水处理工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增加了尾水治理推广的难度。

  此外,我国水产养殖种类和养殖模式呈多样化,尾水的排污系数也不相同,因水处理污染物负荷不同,要因地制宜建设水处理系统。

  随着国家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要求在2023年底前出台地方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相关标准。

  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出台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尤其是针对新(改、扩)建要求强制实施,绿色高效养殖已成为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现有海水养殖尾水技术仍存在处理效能不足、应用场景受限等问题,海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已成为我国水产业的一大挑战。

  海水养殖尾水主要处理技术有哪些?

  目前,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可概括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个类型。

  1.物理法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通过沉淀、过滤、分离等物理方法去除不可溶性物质,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去除掉养殖尾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质和部分化学耗氧量。其中,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处理技术因效果明显而在工厂化规模养殖的尾水处理中获得广泛应用。

  由于大量的残饵粪便是以大颗粒状、悬浮态存在于水产养殖尾水中,机械过滤能有效去除水中悬浮物,但对可溶性有机物、无机物及总N、P等去除效果有限,是一种十分实用且简便的处理技术[3]

养殖尾水如何处理才能变“绿色”?

物理过滤常用设备(微滤机、泡沫分离器)(图片来自杭州恒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化学法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针对养殖尾水中的可溶性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尾水中的重金属、N、P等元素。

  养殖尾水的化学处理技术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国外很早就将城市尾水处理的化学技术应用到养殖尾水处理中,比如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物质处理尾水,虽然这些化学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尾水的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新污染,甚至产生的废气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在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过程中,逐渐放弃了这些初级化学处理技术,转而采用新型化学处理技术,其中以臭氧处理技术和紫外辐射消毒法应用最为广泛[4]

养殖尾水如何处理才能变“绿色”?

化学消毒常用设备(紫外消毒、臭氧消毒)(图片来自杭州恒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3.生物法

  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微生物和植物等的吸收代谢作用净化处理水产养殖尾水,可以有效减少养殖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等的含量。

  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手段,将游离的微生物固定在一起,限制其运动空间并保持生物活性,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技术。固定的对象主要是藻类、细菌等,固定化的微生物群具有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和细胞流失少等特点,能够高效地去除尾水中有机废物与其他污染物质,提高养殖尾水中废物转化率和降解效率[5]

  此外,以生态法原理为核心的多生物综合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常用的生态技术有人工湿地、生态浮岛和生态沟渠。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等优势。

养殖尾水如何处理才能变“绿色”?

生态浮床

  当前,国内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是物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三大类。

  在未来发展中,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将会进一步与微生物技术结合起来,既有效净化尾水,又能提高尾水再利用率,生成的微生物还能用于饵料、生物燃料、肥料等副产品,实现资源化利用,能够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此外,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还可跟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及生物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养殖尾水处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养殖尾水处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可循环的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 2021 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EB/OL].(2022- 07 -21)[2022 -11 -20]. https://www.farmer.com.cn/2022/07/22/wap_99896971.html.

  [2] 孙艳辉.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危害及其技术处理研究[J]. 河南水产,2019,31(3):3-4.

  [3]刘文钊,刘海霞.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133-134.

  [4]黄振东.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与展望[J].中国水产,2023(01):72-74.

  [5]陈天兄,张日喜,刘建龙,柏宗春,孙建国,倪德纲.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及发展建议[J].水产养殖,2023,44(05):64-67+77.

  作者:黄瑞频(大连海洋大学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生)

  科学性审核:刘鹰(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倩(大连海洋大学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策划:刘雅丹(研究员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鹰(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编辑:武玥彤 谢芸

养殖尾水如何处理才能变“绿色”?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