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资讯 > 正文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4-11 10:48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一、活动背景

  为响应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在全国学术年会召开期间组织专家进入当地高校、中学进行专题科普报告,拉进专家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扩大科普辐射范围,活动邀请到多位报告人做专题科普报告。

  二、直播时间

  4月11日15:00-16:30、15:30-16:15、16:00-17:30

  三、活动议程

  A.4月11日15:00-16:30

  报告题目:作物驯化与盘中餐

  报告人:种康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报告人简介:种康,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植物分子发育生理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NSFC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NSFC“细胞分化与器官发生”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植物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共同主编,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主持承担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如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科技部973和863项目等。在Cell、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Cell Reports、EMBO Journal、PNAS、Genome   Biology和The Plant Cell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励。已培养硕士和博士70余名、博士后7名,其中多名博士生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报告简介:谷物是从“野草”驯化而来?“地三鲜”可以从地里直接长出?本次报告将从进化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作物驯化的来龙去脉,讲述育种技术在食物品质设计与改良中的神奇作用,带你了解“盘中餐”的秘密。

  B.4月11日15:30-16:15

  报告题目:抗肿瘤免疫疗法的“高德地图”时代

  报告人:李斌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报告人简介:李斌, 二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余㵑学者。李斌课题组长期研究FOXP3+调节性T细胞,聚焦抗肿瘤及抗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原创药物靶点发现及新型免疫疗法。李斌课题组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如 IMMUNITY、NAT IMMUNOL等发表FOXP3+调节性T细胞领域一系列相关通讯及共同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现任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执行副主编;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上海欧美同学会生物医药分会会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等,是调节性T细胞领域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免疫学家。

  报告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在单细胞水平上对肿瘤组织时空微环境动态的透彻了解,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精准免疫疗法新靶点新策略。

  C.4月11日16:00-17:30

  报告题目:免疫与疾病

  报告人:马瑜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报告人简介:马瑜婷,巴黎第十一大免疫学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导,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她选择“应激调控肿瘤免疫”的独特视角开展研究,在Science、Nat Med、Immunit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5篇,总计他引7200余次,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批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主持承担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自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团队项目等,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奖励荣誉。

  报告简介:免疫系统是人体健康的卫士,能区分自我和非我成分,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能识别正常和异常状态,清除癌细胞;能调节应答类型和强度,避免组织损伤。探索局部免疫微环境和机体免疫宏环境的调控机制,将为肿瘤、感染、炎症等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全新突破。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