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太空视角看大田作物——卫星遥感与作物制图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从太空视角看大田作物——卫星遥感与作物制图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2-05 18:01

  在新闻联播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年某月某日,我国成功发射某某卫星…… 那么什么是卫星?卫星有什么用?卫星是指围绕行星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月球就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人类自己建造并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运动的无人航天器亦称为卫星。迄今为止,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四千多颗卫星,除了应用于科学实验等领域的卫星,用来执行业务的卫星又可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通信卫星主要作为无线电通讯中继站,用于接收和转发无线电信号;而导航卫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如我国的北斗;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对地球系统或物体进行观测,基于观测对象的不同其又可进一步分为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这里,我们解析如何用陆地卫星从太空识别作物类别。

  1.数码相片与卫星影像

  拍照是现在手机的主要功能之一。然而,你可能难以想象它也是陆地卫星的主要数据获取方式。如何更清晰、更快速地对地球进行拍照,一直是陆地卫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手机携带摄像头,而卫星也搭载着传感器。按固定轨道运动的卫星通过传感器不断对地面扫描,可以周期性地获取地球的相片,即卫星影像。卫星影像一般覆盖范围广,一景卫星影像的幅宽可以达到几十甚至几千公里。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手机或数码相机获取的相片一般只包含红绿蓝三个电磁波谱区间的能量,而卫星传感器还能进一步获取地球表面物体(地物)在近红外、短波红外、微波等波谱区间的反射能量。因此,卫星影像包含更多可用信息。

从太空视角看大田作物——卫星遥感与作物制图

卫星传感器对地成像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2.作物识别原理

  哪里有田?田里种了什么?种了多少?这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大事,备受社会瞩目。如何用卫星回答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怎样从卫星影像上精确识别各类地物和作物。本质上,手机相片和卫星影像并无明显差异。在相片上,我们一般根据颜色、形状、粗糙度等特征来区分不同的物体。如图2所示的相片上,我们可以根据颜色以及粗糙度的差异,来区分稻田、道路和水体等地物。实际上,卫星影像上的各类地物或作物的识别也是主要依据“颜色”等特征的差异。要想根据“颜色”等特征区分不同地物,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不同的地物会有“颜色”等特征差异,其次是不同的地物各有什么样的特征。在相片中,健康植被如森林、草地以及作物的叶片一般呈绿色,这主要是由于叶片细胞中的叶绿素具有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反射绿光的特性,因此在红绿蓝三通道中的相片中绿色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使得植被叶片呈现绿色。

从太空视角看大田作物——卫星遥感与作物制图

稻田照片

  在遥感影像中,由于不同地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不同,卫星所能接收到的地物反射能量不尽一致,这就导致了遥感影像中不同地物在各光谱区间“颜色”的差异,也就是反射率差异(图3)。这种差异直接体现了不同地物的光谱特性,我们可以依据反射率差异或由反射率衍生的其他特征差异从遥感影像上区分各类地物。当然,除了反射率差异,不同地物粗糙度(纹理)等特征也有差异,一般而言,综合多维特征可以更好地识别不同地物。

从太空视角看大田作物——卫星遥感与作物制图

基于红绿蓝波段合成的遥感影像(左)及主要地物的反射率(右)

  3.作物识别方法和作物种植面积测算

  在大范围区域,不同地物可能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理论上,不同地物反射率各异,但是在不同地区,某些地物的反射率差异并不明显,尤其是对作物而言,受品种、气候以及耕作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反射率差异可能极其微弱。因此,高精度作物识别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现阶段,常用的作物识别方法主要包含机器学习法和物候阈值法。机器学习法主要是预先获得一定量的包含有真实作物信息的标签样本,然后用标签样本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让模型“明白”什么样的特征对应什么样的作物。将模型应用在遥感影像上,判断遥感影像上每个像素的类别,最终达到作物识别的目的。物候阈值法的基本思想是不同作物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其特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作物的变化规律呈现一定差异,通过区分不同作物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识别作物的目的。

从太空视角看大田作物——卫星遥感与作物制图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作物识别(左)和种植面积测算(右)

  无论是机器学习法还是物候阈值法,最终都可以基于卫星影像获得不同作物的空间分布(图4)。根据空间分布图,我们可以计算不同作物在空间分布图中对应的像素数量,然后计算相应作物的面积,从而实现作物种植面积准确测算。

  由于卫星影像覆盖范围广,理论上,作物种植面积测算可以在国家乃至全球尺度进行。与传统的通过逐户调查、逐级上报统计作物种植面积的方法相比,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作物种植面积测算不仅省时省力,还可明确各种作物的空间分布,客观性更强,可信度更高。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情监测领域大有可为。

  撰稿人:杨高翔(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博士研究生)

  审核人:程涛(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太空视角看大田作物——卫星遥感与作物制图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