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松树“癌症”的罪魁祸首——松材线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松树“癌症”的罪魁祸首——松材线虫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17 16:44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生物入侵仍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其中,松材线虫病是国际重大检疫性病害,是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林业灾害之一。松材线虫病又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松树病害,可在自然条件下危害50多种松属树种和少数非松属树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松材线虫是什么,如何传播?

  松材线虫作为一种假体腔动物,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已成为我国危害极其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松材线虫广泛分布于北美,但在其原产地并不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初传入日本后,导致日本本地松树大量死亡,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松材线虫病在日本大量暴发流行,日本松林由此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松材线虫病于1982年首次在我国发现至今,已造成中国松林资源的严重破坏和不良的生态后果,经济损失巨大。

  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包括繁殖周期和扩散周期,繁殖周期按发育先后顺序分为卵、1-4龄幼虫和成虫3种状态,扩散周期分为扩散型3龄和4龄幼虫2种。每头雌虫产卵量为100粒左右,环境温度在25℃左右为繁殖适宜温度,适宜温度下繁殖迅速,3-5天可繁殖1代,1对线虫20天内可繁殖20万条松材线虫。由于松材线虫繁殖快,目前已经对我国大多数天然针叶林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松材线虫自身的行动距离较短,无法在树与树之间迁移,做到大范围传播,因此松材线虫的自然传播途径主要是媒介昆虫携带松材线虫,传递给新的寄主植物导致病害发生。在我国,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关键媒介为松墨天牛。另外,除了自然传播,还有人为传播。人类生产生活,将携带有媒介昆虫和松材线虫的松材进行运输,使松材线虫病远距离、大面积扩散。

松树“癌症”的罪魁祸首——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图片来自网络)

  松材线虫有何危害?

  松材线虫病每年发生的时间在5-10月。线虫通过伤口进入到松树体内并大量繁殖,在8-9月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最终造成树体严重感染,枯萎死亡一般在10月左右。如果病害发生时气温在20-25℃,松材线虫病则会迅速扩散。松材线虫在寄主树体内的分布几乎是全树性的。

  松材线虫可寄生的植物种类繁多,已知有70种针叶树均可被寄生。当前,松材线虫病是我国林业上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疫情传播扩散加快,发生形势更加严峻。松材线虫病的特点是致病力较强、传播和蔓延的速度较快、寄主死亡的速度也快。松树在感病后一般40天左右便会枯死。整片的松树林从染病到松林的毁灭也仅需要 3-5 年的时间。

松树“癌症”的罪魁祸首——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对树木的危害(图片来自网络)

  防治措施

  目前,多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控制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种群密度,进而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的目的。针对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可以从利用其天敌昆虫入手。自然界中松墨天牛的主要天敌昆虫是花斑花绒寄甲和松墨天牛肿腿蜂。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和线虫也能对松墨天牛起到生防作用,其中能起生防作用的真菌有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采用人工与飞机喷药药剂进行化学防治,一般采用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噻虫啉、甲维盐、氯胺磷乳等。根据松墨天牛成虫具有弱趋光性的特点,研制出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专用黑光灯,不仅可以进行诱集捕杀还可以引诱松墨天牛定向产卵,以减少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

  此外,一些直接防治方式,如及时清理病树和枯死木,树干注射甲维盐和吡虫啉等药剂杀害松材线虫等也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松树“癌症”的罪魁祸首——松材线虫

飞机喷药进行化学防治(图片来自网络)

  松材线虫凭借其微小的个体以及特别的生活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肆传播,引起大量松属植物不同程度地枯萎或死亡,却无法被有效地控制。对于松材线虫的疫情防控,虽然各地林业部门已相继出台各种防控措施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但防治效果一般。目前对于松材线虫的防治,需要加强检疫工作,加强监测和普查工作,清除病原的根源,防治和切断传播的途径。

  作者:罗茗丹(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松树“癌症”的罪魁祸首——松材线虫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