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17 14:34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作为全球性生态问题正在引起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关于如何引进外来物种、如何预防、消除、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各方面许多国家已下达了一系列相适应的技术指导文件,通过建立健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及指南,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进行管控。据报道,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我国当地物种致其减少甚至灭绝, 破坏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给经济生产造成致命打击。因此,提高我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御能力及综合治理能力刻不容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如今,国内涉及国际贸易及其他交往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突出。已发现67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被列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的水葫芦危害性位居榜首。

  什么是水葫芦?

  水葫芦学名为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原产地在南美洲巴西,其花长得十分雅致,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它是一种生长快速、繁殖力强、适应条件广泛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喜欢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适宜水温在18-23℃,可以随水漂流,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华南各省。这种植物的高矮不一,平均高度30-60厘米,根系发达,茎极短,叶片圆形呈现明亮的绿色,花葶从叶柄基部伸出,花瓣紫蓝色,花期在7-10月。

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水葫芦(图片来源网络)

  水葫芦危害性有多大?

  通过发达的根系吸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曾被称为“环保战士”的水葫芦,为何如今却成为臭名昭著的恶性杂草?我国于1901年作为观赏性花卉引入后,因其无性繁殖能力极强,缺乏特有的天敌,短短时间内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19个省市肆意疯长,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主要危害体现为堵断航道、限制水体流动、滋生病菌蚊蝇、增加水面蒸发、消耗溶解氧闷死鱼类等等,可见对水葫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控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水葫芦泛滥成灾(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

  (1)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根源治理:随着经济产量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污水的排放和有机物也在日益增加,给水葫芦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源。所以减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排放,做到处理后再排放,能从根源上限制水葫芦的生长。

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废液处理装置(图片来源网络)

  (2)人工/机械清除、围网阻隔,预防扩散:水葫芦蔓延初期时涉及的水域面积较小,可以采用人工打捞、机械搅碎的方法进行有效清除,也可以用围网或者漂浮物阻拦水葫芦的漂流扩散;当涉及的水域面积过大时,此方法则耗时费力投入成本过高。

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人工打捞(左)机械搅碎(中)围网阻隔(右)(图片来源网络)

  (3)化学防治,高效控制:面对水葫芦暴涨的情况时,除草剂对水葫芦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药时严格避开饮用水域,保障人畜鱼类的安全。

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防除水葫芦除草剂(表格来源福建省泉州市植保植检站)

  作者:黎思群(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堵航道、闷死鱼类的“淡紫色花冠”——水葫芦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