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16 17:22

  我国地大物广,生态系统丰富,外来入侵种进入我国后,很容易找到栖息地,因此,我国一直面临着生物入侵的危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2008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出版了《入侵生物学》《生物入侵:预警篇》《生物入侵:检测与监测篇》《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生物入侵:管理篇》等一系列专著,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侵害。紫茎泽兰在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后疯长蔓延,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已在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里,排在第一位。

  你了解紫茎泽兰吗?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拥有一个美丽的名称,曾经也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引入欧洲一些国家,所以有此名也不足为怪,观赏植物大多有一个雅名。但你可不要被它的美丽迷惑,它可是入侵植物里面的头号霸主。紫茎泽兰又被称为破坏草、解放草、臭草,破坏草等。它所到之处,地力枯竭、寸草不生、林木受害、牲畜被毒、河鱼死亡、庄稼减产。紫茎泽兰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

  植株高20~150厘米,最高可达2米,茎直立,呈暗紫褐色,茎枝被白色、灰色或锈色短柔毛,叶对生,叶片呈三角状卵形、菱状卵形、菱状三角形或近三角形,长4~10厘米,宽2~7厘米,边缘具圆锯齿,头状花序通常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复伞房花序,有40~50朵小花。花序直径约1.5毫米,无毛,具多数小窝孔。花冠白色,极稀淡黄色或淡红色,长3.5~4毫米,冠管极细,与冠檐近等长或稍长。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借冠毛随风传播。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紫茎泽兰(图片来自网络)

  紫茎泽兰是害群之马吗?

  紫茎泽兰被称为害群之马,一点都不冤。至于为什么,我们逐条来看。首先,它破坏牧草、侵占草场,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由于紫茎泽兰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它可以通过根茎叶释放一些可以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根系发达,跟牧草争夺养分的能力强,并且还能破坏土壤肥力结构,严重影响牧草的生长;其次,它破坏植被多样性。紫茎泽兰可以在入侵农田、林地、牧场等环境的过程中,抑制周围植物、农作物的生长,久而久之环境里就只剩下紫茎泽兰一种植物,十分霸道;紫茎泽兰在路旁沟边长得非常繁茂,枝叶十分密集,往往阻碍交通、堵塞水渠,受害地区在秋收秋种季节,还需要先抽调劳力清除障碍,才能保证道路、水渠畅通,才能使农事活动正常开展;最后,它严重影响人、畜健康。紫茎泽兰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的化学物质和一些我们尚未了解的有毒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畜过敏性疾病、会引起马患气喘病,往往有家畜因误食引起中毒或死亡的事件发生。如果用紫茎泽兰植株来垫厩,还会引起牛马烂蹄。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紫荆泽兰大规模生长(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防治紫茎泽兰?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想方设法地从人工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方面去抵御紫茎泽兰的入侵。具体的防治手段如下:(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3)化学防治: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其根部防治效果较差,而且这种方法会造成环境污染,药物飘散还会使邻近作物产生药害,而且用量大、成本高,易使紫茎泽兰产生抗药性,效果还会受到季节的影响。(4)人工拔除:是最无奈、最费力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法。

  生物入侵作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且随着国际贸易往来、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加剧。外来入侵种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构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因素。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鉴于此,加强对入侵物种的防治刻不容缓!

  作者:唐真真(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