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擅长“假死”?说说水稻“杀手”——稻水象甲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擅长“假死”?说说水稻“杀手”——稻水象甲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15 14:26

  作者: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杨洁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于鞘翅目、象甲科、沼泽亚科、水象甲属。原产美国,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1976 年开始在亚洲水稻种植区传播,1988年在我国河北唐海首次发现。

  稻水象甲作为一种植物检疫性害虫,因其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且食性庞杂,成虫既可随气流传播,也可随水流传播,稻种、稻谷、稻苗、稻草以及交通工具都可以携带稻水象甲各虫态进行扩散。此外,该虫还能孤雌生殖,只要有一头雌虫即可建立种群,因此给水稻带来的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自从传入我国,便迅速传播,给我国南北方的水稻生产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使水稻生产发生10%~20%的减产,一些严重的地区甚至会减产50%以上。

  稻水象甲的虫卵为珍珠白色,呈圆柱形,两端为圆形,长径800μm,短径200μm。幼虫从虫卵中孵出后呈白色,头部为褐色,无足,第2~7腹节的背面有向前勾的气门切成堆分布,幼虫在水中可以借助这些气门从植物根部与跟周获取空气。蛹呈土褐色,短径为3mm,长径为5mm,此时大小接近成虫。待其从蛹中钻出后,身体长度可达3~4mm,身体宽度在1.2~1.8mm之间,雌虫体积稍大于雄虫,体表为褐色,分布有密集的灰色鳞片。

擅长“假死”?说说水稻“杀手”——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来自网络)

  稻水象甲有哪些为害习性?

  稻水象甲以成虫在田边、草丛、落叶层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成虫出蛰活动,取食杂草叶片或栖息在水稻、玉米等的基部,傍晚时爬到水稻上,在水下的植物组织中产卵,历期1个月,卵期6~10天。初孵幼虫取食叶肉1~3天,后落入水中,蛀入根内为害,幼虫期30~40天。老熟幼虫附着于根际,营造卵形土茧后化蛹,蛹期7~14天。此虫主要通过运送稻草、草帘子等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靠飞行或借流水也能蔓延。

  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每年5-6月前后的黄昏时分,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迁飞。成虫一般在9:00-11:00与16:00-19: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一般沿植株爬入水中,或浮于水层表面,此外,它还善于假死,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假死,然后落入水中。

擅长“假死”?说说水稻“杀手”——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为害状(来自网络)

  如何科学防治稻水象甲?

  首先,严防检疫,不可从疫区采购稻种或秧苗,其次,对于稻水象甲容易附着和发育的场所、区域,应加强普查与检测。最后,应调查其植物征象,进行采样检验,并给予普查与监测,务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实现对稻水象甲的有效检疫与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对稻水象甲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轮换使用上述药剂效果更佳。用药时间同样推荐在傍晚,用药后可保持2~3cm的水层,有助于加强防治效果。由于稻水象甲具有水、陆、空多种传播途径,所以应提前做好宣传,在较大范围尽量做到统防统治。

  对于入侵生物,首选化学防治手段,其次也可以配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较为温和的防治方法。对于稻水象甲,应该预见性地做好监测与防控工作,以保护各省市粮食生产安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产发展。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