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防控糖尿病?“控糖”小技巧教你避开“甜蜜”陷阱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如何防控糖尿病?“控糖”小技巧教你避开“甜蜜”陷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11-14 09:43

  如何防控糖尿病?这些“控糖”小技巧教你避开“甜蜜”陷阱→

  今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作为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可能带来的多种并发症,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 38岁男子险失明

  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病房里,医生正在为术后的朱先生检查眼睛。朱先生患糖尿病已经五六年了,平时靠药物控制,并没有太在意。前段时间上夜班时,朱先生突然发现,他的左眼看不见了。

  朱先生立即赶到医院,一测血糖,已经突破30毫摩尔每升。很快,他的右眼也随之出现问题。

  转院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后,朱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随后,医院为朱先生安排了手术。医生介绍,过去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但近些年来,年轻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就在上个月,医院刚为一名22岁女性做了手术。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朱晓宇:22岁的小女孩,是双眼一个继发性的青光眼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她的病情相对更严重一点,给她双眼各自进行了手术。

  糖尿病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空腹血糖≥7.0mmol/L(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毫摩尔每升)或糖化血红蛋白≥6.5%,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最常见的这些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这是失明的第一大原因。糖尿病肾病是目前发生肾功能衰竭、肾透析的第一位原因。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这是人类目前占前三位的主要死因,还有包括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其实全身各脏器系统都会因为血糖的升高而受到严重损伤。

  糖尿病前期每年有5%-10%转“正”

  当前,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专家表示,在距离糖尿病仅一步之遥的糖尿病前期,只要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等手段,守住防线,绝大部分是可以控制和好转的。

  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6.1 mmol/L(毫摩尔每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7.8 mmol/L(毫摩尔每升),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他们是具有很大发病风险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他们会每年有5%到10%的比例转化成糖尿病。

  超重 高血压等是糖尿病高危因素

  专家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测1次空腹血糖,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除遗传等因素外,年龄≥40岁、体质指数(BMI)≥24 (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缺乏体力活动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尤其是肥胖超重、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经常喝甜饮料。这个甜饮料,其实不仅仅是含有甜味的这些,还有含着不太甜的像奶茶之类的,这些不良饮品都会大大增加我们患糖尿病的风险。

  控糖小技巧:吃干不吃稀 吃硬不吃软

  吃干不吃稀 吃硬不吃软

  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能量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超重,进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已经得了高血糖或糖尿病的患者,要避免高升糖指数的食品。比如拿吃主食来说,就有个小技巧——“吃干不吃稀、吃硬不吃软”。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最常见的就是大家喝的粥,无论是米粥,还是加了杂粮的粥,它由于熬煮的时间长,植物细胞壁的破坏,它吸收的速度都是特别快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叔禹:干饭、米饭(升糖)相对就慢一些。所谓软和硬,就是非常稀烂的、煮的时间很长的软烂食物,它的升糖指数也快,比如说肉汤,其实肉汤有很多脂肪融化溶解在里面,那么喝汤也会让人发胖。

  控糖不意味一点甜的都不能吃

  不过,控糖也不意味着一点甜的都不能吃,只是要适量地吃。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吃自然甜味的食品,80到100克的水果,一天可以吃1到2次并且随餐吃,那么对你的血糖不会构成很大的影响。要限制吃代糖品,我们近年来更多研究都发现,它其实对于健康,关于胰岛素抵抗,关于炎症,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推荐有氧运动 肌肉阻抗运动

  适当运动能消耗机体能量,改善肌肉及内脏的胰岛素抵抗,同时减少脂肪含量,起到降低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叔禹:运动会让人的代谢加快,让血糖血脂,所有和代谢相关的这些指标都归于正常。我们主张有氧运动,还有一些肌肉阻抗的运动,心率加快了,身体发热了,甚至微微出汗,这才是我们运动要达到的效果。(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今年前6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同比增长76.9%

  • 贵州榕江:送别抗洪抢险救援队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