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10 10:3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问题,而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威胁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红火蚁、福寿螺、鳄雀鳝、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不断进入公众视野。面对日益渐增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围剿”行动更是引发了社会各层的广泛参与。当前,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发展态势十分严峻,已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高达670余种,“臭名昭著”的桔小实蝇便是其中之一。

  桔小实蝇是什么?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又名柑橘小实蝇、东方果实蝇,一般俗称为针锋、果蛆、黄苍蝇。桔小实蝇隶属双翅目实蝇科,原产于南亚,在国外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国内则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湖南等地。

  桔小实蝇的一生要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的发育类型。成虫一般体长7-8 mm,翅透明,翅脉黄褐色,全体深黑色与黄色相间。雌虫比雄虫略长,产卵管发达。卵梭形,长约1 mm,宽约0.1 mm,乳白色。幼虫蛆形,无头无足,头尖尾粗,口钩黑色,老熟时体长约10 mm,黄白色。蛹为围蛹,长约5 mm,全身黄褐色。

  桔小实蝇的食性特别杂,寄主更是包括了番石榴、柑桔、芒果、杨桃、枇杷、茄子、辣椒等46科的250多种水果和蔬菜。不过在其中,近球形的果实往往更受它们青睐,圆柱形、椭圆形的果实次之。除去果型因素外,果实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似乎也会影响它们的选择,如番石榴上的桔小实蝇就特别多。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幼虫及成虫(图片由Ya-Li Li和Francesco Nugnes提供)

  桔小实蝇有何危害?

  桔小实蝇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世代重叠等特点,且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果蔬的频繁调运,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也愈演愈烈,现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害虫。当它传入非疫区后,遇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即可迅速蔓延,对当地果蔬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桔小实蝇主要以幼虫在果实内取食为害。成虫产卵于寄主果实,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果肉并生长发育,从而导致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该虫频发的地区作物产量损失高达80%以上,更有甚者可造成作物绝收。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对水果的危害(图片由Shahid Ali Akbar提供)

  桔小实蝇应当如何防治?

  由于桔小实蝇严重影响了水果生产和水果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全世界凡是有桔小实蝇发生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不在想方设法建立对桔小实蝇的防除措施。

  目前,我国对于桔小实蝇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1)沤杀落果。随时捡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的虫害果一并烧毁或投入粪池沤浸,切勿浅埋,以免害虫仍能羽化。(2)诱杀成虫。挂设成虫诱捕器或者诱虫板,都可以辅助杀虫,使虫口密度逐渐降低。(3)果实套袋。套袋能有效阻止桔小实蝇在果实内产卵,但是,桔小实蝇雌虫可以刺破10 μm厚度的塑料膜袋成功产卵于果实内,因此,应用15 μm厚度的塑料薄膜作套袋材料,不仅可以成功防虫,而且对果实品质也不造成影响。(4)喷洒药剂。用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如90%敌百虫8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等。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造成果实变质(图片由Mr.Antoine Franck(Cirad)和Anita Pérez提供)

  生物入侵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外来入侵物种往往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而且这些危害复杂多变。外来物种入侵不仅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本地种群,威胁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因此,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行动刻不容缓。

  作者:郭丹妮(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和人类抢水果吃的入侵害虫——桔小实蝇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 海报丨山河如愿,英雄回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日前,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解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2024-11-28 02:50
11月27日10时,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1-28 02:50
走进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个巨大的视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子地图及城市各领域管理问题处置进展,大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整个永川区的城市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2024-11-28 02:45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迎着寒风,记者走进村民康凤英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2024-11-28 02:40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2024-11-27 09:42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024-11-27 01:55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2024-11-27 02:20
记者张晓华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6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印度尼西亚。该卫星可覆盖印尼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其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11-27 02:20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2024-11-27 02:20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2024-11-26 09:32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  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2024-11-26 09:29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2024-11-26 09:28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2024-11-26 08:57
乙型流感的宿主相对单一,目前仅在人类和海豹中发现过乙型流感病毒,少量动物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乙型流感,如雪貂或小鼠。
2024-11-26 08:56
专家表示,儿童容易同时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查体、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所在地区病原体流行情况等综合分析,进而合理用药。
2024-11-25 16:36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图②:大洋86航次任务期间,潜水器布放前,技术人员拆除“蛟龙”号限位销和潜水器系固。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图③:执行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考察作业。
2024-11-25 09:23
银河系外恒星WOH G64的特写照片。这颗新拍摄的恒星WOH G64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大小约为太阳的2000倍,被归类为红超巨星,是人类已知最大恒星之一。团队还发现了一个紧密围绕该恒星的“蛋形茧”,这种形状可能与垂死恒星在爆发成为超新星前,剧烈喷射物质有关。
2024-11-25 09:21
由于依赖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并纯化淀粉,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水。此次,研究团队使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制作出直径仅为372纳米(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意大利面,比某些光波的波长还要窄。
2024-11-25 09: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