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10 10:08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甚至人类健康,现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2021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将外来物种入侵界定为生物安全重大风险因素之一。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提及生物入侵,大家首先想到就是水葫芦、美国白蛾等,但是名不见经传的刺苍耳也不容小觑。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田间地头见到苍耳,有时候还会摘下来把玩。如今,有一种“假”苍耳,与常见的苍耳非常类似,但植株区别较大,这是一种有毒的入侵植物,名字叫刺苍耳。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苍耳(上图)与刺苍耳(下图)(图片来源:网络)

  怎么分辨苍耳与刺苍耳?

  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inn.),隶属于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 0.3~1.2 m,茎被短糙伏毛或微柔毛;叶披针形,具短叶柄,叶腋具有三深裂的黄色刺,长 1~2 cm;雄头状花序顶生,雌头状花序腋生;瘦果多数单生或稀少簇生在叶腋,圆筒状,长约 1 cm,被微毛,具有细的钩状刺;顶端有2个细刺状喙,一长一短,果成熟后极易脱落。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刺苍耳的识别特征(图片来源:今日头条)

  其茎直立,叶狭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边缘浅裂或不裂,中间裂片较长,基部楔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管状,雌花序卵形,总苞囊状,花柱线形。刺苍耳的花果期是7~10月,因果实较大,主要是靠水流、动物和人的有意或无意传播而扩散,在母株周围由于散落的果实较多,多成团块状群居。与苍耳相比,刺苍耳叶子呈披针形,苍耳叶子阔叶形。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苍耳和刺苍耳比较图(图片来源:网络)

  刺苍耳怎么来的?

  随着国际贸易与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原产于南美的恶性入侵杂草刺苍耳已经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我国于1974年首次在北京丰台区发现它的入侵踪迹,当时它生长在榨油厂附近的垃圾上。其后,它便开始在我国迅速扩散开来,它的果实具有钩刺,可粘附在人和动物的身上,或混在作物种子中进行远距离传播。尤其是近年来,刺苍耳在我国的入侵范围迅速扩大,是在我国入关植物检疫危害性生物之一。

  刺苍耳有哪些危害?

  刺苍耳具有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不易铲除、入侵性极强等特点。一旦入侵农田和牧场,可危及小麦、大豆、白菜、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对农业构成了极大威胁。因为刺苍耳植株高大且具刺,不易被机械、人工去除;刺苍耳的果实可以混入籽粒较大的农作物(如玉米)种子当中,降低作物种子的纯度,并可以随种子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由于植株具硬刺,牛、羊等牲畜不食,刺苍耳泛滥成灾,满身长长的尖刺能对人畜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牧民的放牧。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刺苍耳的果实(图片来源:网络)

  最重要的是,刺苍耳全株带毒,以果实最毒,鲜叶比干叶毒,嫩枝比老叶毒,其中毒症状出现较晚,常于食后二日发病,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有时腹泻、乏力、烦躁。重者肝损伤出现黄疸,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出血,甚至昏迷、惊厥、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刺苍耳与本地同属植物苍耳是亲缘种,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并具有相似的生态位需求。在野外,刺苍耳与苍耳经常同域分布,苍耳往往是刺苍耳的伴生种。刺苍耳极有可能在与本地苍耳的竞争中,侵蚀苍耳的生境,占据苍耳的生态位,并有可能最终导致苍耳这一重要中药材的消失,危害当地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旦发现刺苍耳,应该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尽快铲除。

  作者:陈晓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种入侵我国的“假苍耳”——刺苍耳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