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0-12 11:27

  【光明论坛】

  作者:司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奋勇登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农业科技实力整体进入世界前列。

  科技创新筑根基,有效破解生产经营瓶颈。十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拥有量、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大批量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机智能化发展进程持续加快,北斗示范应用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地面植保机、无人联合收割机等智能化设备应用更加广泛,植保无人飞机大面积应用,都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问题,降低了农业生产难度。

  科技创新提动力,切实增加农业产出效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提高单产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根本出路;提高单产的关键,则在于良种和良法。十年来,我国深入推进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围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成功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建立基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中国种业企业逐步走进国际市场。大面积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了粮食丰产丰收,科技创新支撑筑牢“国家粮仓”迈出坚实步伐。

  科技创新增质效,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传统上以高化肥、农药投入换取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造成资源过度消耗、耕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剧,使农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十年来,我国加快集成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节肥技术,以及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节药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肥料、饲料、农药等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0%以上,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6%,实现由“治”到“用”转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6%,农用为主、多元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率达80%,重点地区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效健康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强供给,引领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十年,为适应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消费不断增长和日益丰富的需求,我国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科技力量布局,大大充实和强化了果蔬、畜禽、水产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方面的科技力量与科技成果供给,实现了我国农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和风险评估监测,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确保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现代农民教育培育体系逐步建立,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有效融合,改变了传统经营要素的集约程度与配置关系,实现了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有效降低了农业经营中不确定风险,显著提升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未来,应从技术创新源头和全产业链发力,持续完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快推进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从而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和成果应用成功率的双提升,构建一个以农业产业为载体、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农业产业生态新体系,让科技创新不断赋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 大道通进夏牧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