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十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十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来源:光明网2022-09-21 10:37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十

  钱伟长(1912 年 10 月—2010 年 7 月),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力学、应用数学、中文信息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板壳非线性内禀统一理论和浅壳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波导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润滑理论、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法、穿甲力学、大电机设计、高能电池、空气动力学、中文信息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956年、1982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我要学习造飞机大炮

  1931年的清华大学操场上,一名身高只有1.49米的新生在进行入学体检,测身高,身高过低;测体重,也不合格,他穿着不合身的长袍,站在仪器上的样子十分滑稽,引得同学一阵嘲笑。

  体检的最后一项是跑步,这名同学使出全身的力气在操场上狂奔,一圈下来,他呼吸不上来,直接躺倒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对周围的人称赞道:“这个人很不错,很能拼命。”

  这个各项体检都不合格的小个子新生,正是后来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钱伟长。那些年,每当晨曦微露,清华教室里总有一个风雨无阻来早自习的身影。

  那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赋》,钱伟长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让出题人陈寅恪直接给了满分;在历史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写出二十四史的全部书名、作者、卷数,这道题难倒了大部分同学,甚至有的同学交了白卷,从小饱读诗书的钱伟长答对了所有题目,历史考了满分。

IMG_256

  1942年钱伟长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官博)

  但是这样的文科高材生,在其他科目方面是一窍不通,钱伟长的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加起来只有25分,得益于清华当时的招生制度,钱伟长以第七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家都以为钱伟长会选择文科专业成为一名国学大师,但是钱伟长却毅然弃文从理,选择了物理专业。这样的选择早有原因,在目睹了日本侵华、东北沦陷之后,钱伟长多次走上街道游行,在他的心里埋下学科学、造飞机大炮的理想。

  物理系的吴有训教授劝他去学文科,钱伟长坚定地回答“要打仗,中文、历史都派不上用场。中国老吃败仗就是因为飞机大炮不如人家。我要进物理系!”软磨硬泡之下,吴有训被这个学生的坚持打动,同意他进入物理系学习。一年后,钱伟长所有功课成绩都达到70分以上,证明他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万能科学家”

  1935年6月,一篇论文《北京大气电的测定》在青岛举行的物理学年会上被宣读,论文提供了我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获得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这篇论文正是钱伟长的本科毕业论文。

  钱伟长向别人证明了自己在物理方面的天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继续在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主攻X光衍射的研究,同时他还完成了很多别的课题,研究了溶液理论和铈的原子光谱学,坚韧的品质和深厚的专业基础,助他在科学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从清华研究生毕业后,钱伟长前往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习物理,专攻弹性力学,主要研究板壳内禀理论,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制造火箭、卫星、桥梁等物体时,需要考虑到金属板的变形和物体外壳的形态。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理论十分混乱,不利于军工业的发展,钱伟长立志要在此做出突破。

IMG_256

  钱伟长在查阅资料(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官博)

  1941年5月,钱伟长和辛格教授合著的《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在物理学界引起轰动。就连爱因斯坦看到这篇论文之后都大加赞赏,这篇论文也被学界誉为“为西方文献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以后的工作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钱伟长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他关心的不再只是力学,而是对国家有益处的一切研究方向,并经常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针对“中国贫油论”,他提出在渤海地下勘探石油;看到钱塘江大潮,他提出在那里建一座水电站。在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时候,他放下自己“大科学家”的架子,连夜写作,为志愿军将士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钱伟长的这些举动,被某些人嘲讽为“不懂装懂”“万能科学家”,但是他从不在意:“我一辈子就是这样,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决心“拆除四堵墙”

  1982年,正在无锡开办讲座的钱伟长,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中央任命他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收到消息的钱伟长马上收拾行李,辞去了在清华大学做了38年的教职,飞往上海,在教育领域大展拳脚。

  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钱伟长发现学校存在诸多弊端,他用“四堵墙”来形象地总结:第一是学校和社会的脱节;第二是校内各个专业之间的隔绝;第三是教育和科研之间的隔绝;第四是教与学之间的隔绝。发现问题后的钱伟长,决心“拆除四堵墙”。

  在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钱伟长认为学校的专业课必须和社会变化相协调,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工业大学对传统专业课程进行了压缩和精简,还增加了如自动化和机器人、精细化工、通信工程之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

  钱伟长在讲课(图片来源于央视评官博)

  钱伟长还认为,不应该将专业划分过细,而应该让学生更多接触基础性学科,博大才能精深。于是上海工业大学率先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壁垒,规定学生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到第三年再分专业学习专业课程。

  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和其他两所大学合并,成立了上海大学,钱伟长继续担任校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大学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齐全、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充分肯定——“上海大学搞这个是对的”。

  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

  钱伟长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2012年10月,在钱伟长诞辰100周年之际,上海大学筹建钱伟长图书馆,以表达对钱伟长校长的崇高敬意与无限怀念;2019年5月,钱伟长图书馆于宝山校区东区建成使用并全面开放,成为新生入学教育、校友返校忆旧、校内成果展示、校外嘉宾来访的又一重要场所和平台,是上海大学新的文化地标。

钱伟长图书馆建筑外观

  钱伟长图书馆(中国科协供图)

  钱伟长图书馆共七层,总建筑面积18691平方米,分别设置了钱伟长纪念展、上海大学校史展、书香谷、科学家书屋(伟长书屋、匡迪书屋)、专题阅览室、特藏阅览区域、学术交流空间、视听区域等。馆内现有馆藏20万余册(种),其中以钱伟长、徐匡迪捐赠为主体的特色图书3万余册,实物及影像资料馆藏5000余种,是集学科交流、图书贮存、资料阅览、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共享平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杨顺玺)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