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种植百问百答】什么是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如何应用?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什么是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如何应用?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08-18 20:05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什么是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如何应用?

  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是将农林废弃物经堆腐处理后与有机肥配制成有机基质来部分替代土壤进行蔬菜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有机基质主要是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如菇渣、秸秆、树叶、稻壳、醋糟、鸡粪和牛粪等,经腐熟发酵后,根据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因应用成本低、技术难度低,适合于传统农业区的日光温室进行土壤改良后用于设施蔬菜生产。

  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可有效地解决土壤理化性状不佳、保水保肥性差等问题,使蔬菜作物生长健壮、抗病和抗逆性增强。同时,简易有机基质栽培使用腐熟有机肥,不使用营养液和传统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基质,不需要配制营养液所需的设备、测试系统和供应循环系统等设施,大大降低了应用成本。

  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多采用简易槽式栽培,根据栽培槽两侧和底部是否覆盖塑料薄膜,简易栽培土槽又可以分为开放式、半隔离式和隔离式3种栽培模式。

  (1)开放式栽培

  是在土壤开挖栽培槽后,直接铺设配制好的栽培基质,使有机基质与周围土壤直接接触,主要用于新建日光温室对土壤地力进行有机化升级改造使用。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什么是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如何应用?

  (2)半隔离式栽培

  是在栽培槽两侧通过塑料薄膜与周围土壤隔离,而底部与土壤直接接触,这种栽培模式能有效防控表层土连作障碍造成的危害,同时水肥管理也比较方便,是目前生产上克服连作障碍常用的栽培模式。

  (3)隔离式栽培

  类似于无土栽培,是将旧棚膜整个铺设于栽培槽与过道上,然后将栽培基质装于栽培槽中,完全与地下土壤隔开,可以防止地下土传病害、连作障碍,还有保地温和保水保肥作用,适合连作障碍和土传病虫害严重的老温室使用。但栽培需要使用滴灌,特别要防止灌溉过多,对肥水管理要求严格,管理难度稍大,但节水节肥效果最好。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什么是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如何应用?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什么是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如何应用?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