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种植百问百答】芦笋栽培有哪些关键技术?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芦笋栽培有哪些关键技术?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08-18 20:00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芦笋栽培有哪些关键技术?

  芦笋是栽培面积较大的露地蔬菜品种之一,南北各地都有栽培,以其嫩茎供食用,是著名的保健蔬菜品种。芦笋学名石刁柏,是多年生草本雌雄异株植物。芦笋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

  (1)芦笋菌根育苗技术

  即利用营养钵或穴盘进行精量播种,在育苗基质中施用有益微生物菌根菌剂,既可培育壮苗,又可保护根系定植时不受损伤,缩短缓苗期,可促进芦笋早熟、高产。

  (2)栽培沟深耕技术

  芦笋生长年限较长,根系庞大,每年又有鳞茎朝水平方向扩展,定植前开40~50厘米深沟,其中施足底肥和秸秆有机物,然后定植,为芦笋丰产打好基础。

  (3)地面覆盖技术

  为防杂草和保水保温,可采用粉碎的小麦或玉米秸秆2厘米或黑色地膜覆盖于行间,具有节水、保肥、防草等作用。

  (4)肥水药一体化管理技术

  定植1个月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提苗肥尿素10千克。每隔1个月每亩追施1次45%的三元复合肥20千克。施肥时离芦笋15~20厘米远,顺垄开沟,沟深以10厘米为宜,将肥施入沟内及时覆土耙平。春季采收前每亩将2000~3000千克有机肥、45%三元复合肥50千克撒于行间,旋耕10~15厘米。采笋期间追施三元复合肥1~2次,每次20千克左右。采笋结束后重施秋发肥,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45%三元复合肥40~50千克,1个月以后再追施1次。在芦笋整个生长期,每次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使肥料溶化,促进芦笋根系尽快吸收。土壤封冻前浇好越冬水,以利芦笋安全越冬,并培土10厘米以减少来年空心笋。

  (5)持续采收

  一般第一采笋年可采收30天左右,第二采笋年及以后可采70天左右。成龄笋可采80~95天。若采用留母茎法采笋,一年采收两次,采收天数可达120天以上。

  (6)选留母茎

  第一采笋年应根据上年笋株发育状况确定早春留茎数量,生长健壮的留3~4支母茎,生长较差的留6~7支。第二采笋年及以后,春天不留母茎,采笋45天之后,每株留3~4支母茎,继续采收到8月上中旬后,再留3~4支进入秋季管理。

  (7)株丛管理技术

  芦笋植株高大,自然生长高度可达2米以上,地上母茎易出现倒伏。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立支架防倒伏、疏剪侧枝与弱枝增加通风透光、摘除花果减少养分消耗等。此外,还要对十四点负泥虫、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进行防控,预防病虫害大规模发生。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芦笋栽培有哪些关键技术?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芦笋栽培有哪些关键技术?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