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头颈癌日,警惕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首页> 光明科普云> 食品·健康 > 正文

世界头颈癌日,警惕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来源:光明网2022-07-28 14:07

  7月27日是世界头颈癌日,头颈部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50%,其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烟草、酒精以及槟榔都是诱发头颈癌的高危因素。

  家住湖南的宋量(化名)就是一名头颈癌患者,七年前因长期咀嚼槟榔被确诊为口腔癌,经历了两次手术后复发,进展为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七年后在免疫治疗的帮助下重获新生。

  头颈癌是个大家族,警惕不良生活习惯

  口腔癌属于头颈部肿瘤中的一种。头颈部肿瘤是咽、喉、鼻、鼻窦和口腔周围组织发生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统称。每年,全球约有50多万人确诊头颈癌,20万人因此死亡。而在中国,2020年新确诊头颈癌患者数预估超过14.2万,死亡的病例数将近7.5万,呈现稳定上涨趋势。

  除鼻咽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EB病毒外,大部分头颈部肿瘤的危险因素都是烟草、酒精,部分头颈癌(尤其口咽癌)的危险因素为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据统计,有75%以上的头颈部肿瘤由吸烟和饮酒引起。在亚洲东南部及南部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槟榔,可以诱导口腔癌和口咽癌的发生。

  口腔溃疡久治不愈、长期声音嘶哑或声音改变、吞咽困难或疼痛、颈部出现包块或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等症状都有可能预示着早期头颈癌,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开吸烟酗酒等会诱发癌症的不良习惯。

  多数患者确诊已晚期,亟需创新治疗选择

  手术治疗是早期头颈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但是由于头颈部位置特殊,承载着呼吸、发声、进食和吞咽等重要功能,手术切除往往容易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出现吞咽、说话困难等情况,手术还可能导致或加剧毁容,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导致患者治疗后难以回归社会、重新拥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发现晚、易复发是过往头颈癌治疗的难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头颈肿瘤病区主任刘平受访时提到,超过60%的头颈部鳞癌患者在确诊时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传统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的效果非常有限,他们亟需新的治疗选择。

  MDT诊疗模式兴起,免疫治疗带来生存新希望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头颈癌领域的运用为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和改善预后的新希望,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也进入了全新免疫治疗时代。

  文章开头的宋量就是免疫治疗的获益者,在经历了两次手术后复发,已经被医生下达“无法再次手术”的宋量进行了MDT诊疗(多学科会诊),并做了基因检测,PD-L1检测综合阳性评分(CPS)32,属于免疫治疗优势人群。在使用了免疫治疗K药(帕博利珠单抗)一个月之后,宋量颈部的肿块就开始逐渐变小,直至完全消失。

  提及近年来头颈癌领域的治疗进展,刘平主任介绍说,头颈癌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一线治疗的基石给予了患者重获新生的机会。相比于其他瘤种,头颈部肿瘤的治疗较为复杂,发病部位多,治疗过程中可涉及外科、放疗、内科不同领域,需要尽早地把MDT诊疗考虑进来,集合不同科室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全程的治疗规划。借助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创新治疗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器官受损以及容貌改变的情况发生,让头颈癌患者获得更长生存的同时,也能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随着规范化诊疗理念和免疫治疗的不断普及,将有更多头颈癌患者从中受益,也呼吁大众远离头颈癌的致病因素,远离不良嗜好诱惑,做自身健康的主人。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到茶山采茶制茶忙

  • 云南石屏:“小豆腐”带动“大产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如今,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在为生产生活插上“数字翅膀”。
2023-03-23 05:00
电解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是由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的。
2023-03-23 09:36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