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国“粮”策|小麦专家刘录祥: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增粮潜力关键在科技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大国“粮”策|小麦专家刘录祥: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增粮潜力关键在科技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07-20 14:10

  7月14日,我国夏粮产量数据发布: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增加128.6万吨。夏粮生产喜获丰收,且实现了总产量、单产、播种面积“三增”。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产的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粮食安全?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如何?我们将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呢?就此,光明网采访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

大国“粮”策|小麦专家刘录祥: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增粮潜力关键在科技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

  光明网: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八连丰,这一背景下为何还要提出“增粮”目标?

  刘录祥:粮食安全历来是国之大者,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直面三农问题,并特别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因为我国有14亿人口,这个人口基数的国情是我们实施增粮计划的一个最重要考量。

  虽然我们的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8年处于增长趋势,但我们面临的资源十分匮乏:我们的水资源、土地资源都非常有限,随着经济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是一个刚性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使粮食产能、粮食品质提上去,这非常重要。

  光明网: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刘录祥:我国实行“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粮食生产总方针。总体来讲,我国在口粮方面是绝对安全的。我国的水稻、小麦品种拥有100%的自主权,在品种推广、单产提升以及总产量增加等方面都是全世界领先的。在谷物方面,我国玉米、大豆的品种自主率也很高,大豆是100%,玉米占90%以上。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还是进口了大量玉米、大豆。特别是大豆,2021年我国进口近1亿吨,这是高需求量对我们造成的压力和挑战。

  光明网:我们对几类主粮的增产目标是什么?

  刘录祥:目前来讲,国家主要统计的粮食品种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从水稻来讲,我国水稻单产已经达到了亩产474公斤,目前常年播种达4.5亿亩,整体产能在2.1吨的范围。我们的初期增粮计划中水稻的目标是2030年水稻亩产能够由现在的474公斤增加到500公斤,使水稻总产能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达到2.25亿吨。

  小麦在我国是第二大口粮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亿亩,2021年单产387公斤。我们目标到2030年,小麦亩产能达到430公斤,产能由现在的1.3亿吨增加到1.5亿吨。

  我们现在的玉米进口量在两三千万吨,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主粮作物,它的面积达到了6.4亿亩,产能达2.7亿吨,我们希望能够在2030年的时候,通过科技赋能使玉米单产能够从现在的419公斤能增加到500公斤,这个增幅还是很大的,这样我们产能可以在3亿吨以上。

  大豆是我们国家进口量最大的作物,过去两年进口量达9000万吨到1亿吨,进口比例占我们整个消费者的83%,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到2030年的时候,能够由现在130公斤的亩产量,达到170公斤每亩,由现在不足2000万吨能够增加到2030年国产大豆能超过3000万吨。

  这样一个计划不仅需要我们中国农科院科技人员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要通过联合全国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科技服务的队伍去共同实现,使得我们国家的粮食总产,以及粮食结构能够不断有所提升和改善。

  光明网: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如何理解藏粮于技,我们目前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刘录祥:藏粮于技就是要赋予增粮科技的翅膀。种子是关键,首先要有良种,这就要求种业科技上要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当前我们良种的贡献率在50%以上了,这就意味着抓住了种子就抓住了要害,所以藏粮于技首先要突破种子这个关键。

  此外,我们的农业机械,田间配套技术也要提高生产效率,在增产的同时又让农民增收,必须要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使得我们粮食产量提高,质量改进,必须靠一些高科技,特别是生物育种等途径促进增粮的实现。

  光明网:有统计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4.5亿,需要7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满足国内需求。这几年,我们的粮食总产在6.5亿吨以上。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这一目标?有哪些挑战?将采取哪些措施?

  刘录祥:从2015年开始我们粮食产能超过6亿吨,到2021年达到6.8亿吨。那么从2021年到2030年,我们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要达到7亿吨或者7亿吨以上,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为了这个目标,特别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一个增粮计划,目标高出这个目标的50%。当然也有很多挑战,首先,我们掌握的种质资源数量是52万份,列全球第二,但是我们鉴定或者利用的比例却不到10%,所以要快速从我们已有的种质资源里去挖掘鉴定出一些对育种或者增加粮食产量和品质改进有用的基因。

  此外,要发掘基因组装的高效育种技术,去培育优良的品种,并且要配套良法,如灾害的防控、机械的收获等良种良法的配套,实现良种的绿色增产技术集成应用,最后确保粮食生产能够稳步提升。

大国“粮”策|小麦专家刘录祥: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增粮潜力关键在科技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学术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

制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记者

宋雅娟 张蕃

大国“粮”策|小麦专家刘录祥: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增粮潜力关键在科技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AI古风动画丨在古诗里过一天清明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