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承隆平精神 走好时代稻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举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资讯 > 正文

“传承隆平精神 走好时代稻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举行

来源:光明网2022-06-03 10:47

  光明网讯5月31日,由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水稻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浙江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内举行。围绕主题“传承隆平精神,走好时代稻路”,活动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华凤研究员,袁隆平先生生前秘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辛业芸研究员分别作了“传承隆平精神,走好时代稻路”、“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守望世纪粮仓”专题报告,缅怀袁隆平先生,回顾中国稻路艰辛而光辉、光荣的历程,传承袁隆平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探讨当前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活动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士军研究员主持。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研究员致辞。

  中国作物学会刘录祥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说,袁隆平先生是我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他曾担任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水稻专业委员会顾问。袁隆平先生心系天下苍生,“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孜孜不倦,努力创新,发明三系杂交稻和组织两系杂交稻攻关,并不断攀登新高峰,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作物学会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学会,成立于1962年,一大批杰出农业科学家曾在学会担任要职,为学会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学会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60余年的风雨沧桑,学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的科技社团,在推动我国作物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学会将继续与水稻界的科技工作者一起,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做好科学普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胡培松院士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贡献,述说了袁隆平先生对他的影响和帮助,分享了与袁先生交往的几个动人故事,一系列科学家精神。袁隆平是水稻界的最杰出代表,也是科技界的杰出代表,是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践行者,他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一是突破传统理论束缚,发明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组织攻关杂交水稻推广近100亿亩,增加粮食8000亿公斤。我们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这件大事。努力战略性创造创新,作出不负时代的贡献。胡院士简要回顾和分析了中国稻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指出过去中国稻路光辉而灿烂,指出我们水稻人的奋斗方向和历史使命,尤其是指出我们中国水稻当前存在的问题,水稻育种的问题,未来仍要加强创新,勇于创新,不留退路,才有出路,语重心长指出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方向,特别是勇于亮剑本所创新的不足。国际种业已经是3.0时代向4.0智能设计育种发展,而国内种业还是在从表型育种向分子育种发展,水稻育种要跨越发展,要正确理解创新中的几个关系,特别是个人发展与团队的协作等。

  邓华凤指出,袁隆平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部杂交水稻发展史。袁隆平先生不仅发明了杂交水稻,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协作精神、爱国精神等等,统称为袁隆平精神,每一项精神都使我受益终身,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恩师的创新精神,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他以一系列事例说明袁先生的顽强奋斗,创新不止。这也是我国杂交水稻技术一直领跑世界的原因所在。

  辛业芸概括了袁隆平的“一大宏愿”“两个梦想”“三大战略”“四大工程”“五个阶段”“六大方向”“七个进展”“八个台阶”,动情回顾了袁隆平先生的几个往事和“敢于挑战、勇攀高峰、探索未知……”的人生底色和风骨。

  高士军在总结时说,袁先生是科技界的明星,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科技兴国科技报国的信心,把种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我们从事水稻科研的同志,作为袁先生的同行和晚辈,一定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围绕落实“四个面向”,继承老一代育种家不怕苦不怕累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讲奋斗、讲奉献、讲担当、讲主动、讲协作,积极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强化原创性、引领性、基础性科技创新,深入生产一线倾听诉求,自觉在保粮安保供给中担当大任、贡献力量,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来全力支撑口粮绝对安全和稻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攀登稻作科技新高峰。(张佳兴)

直播回放: “传承隆平精神 走好时代稻路”—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