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健康脱口秀》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开播
首页> 科普频道> 食品·健康 > 正文

《健康脱口秀》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开播

来源:光明网2022-01-09 16: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月9日,《健康脱口秀》“我要胖10斤”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正式播出。

  此次活动邀请来自上海、重庆、广东及浙江等地的炎症性肠病专科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节目录制,以脱口秀的形式科普权威疾病知识,呼吁公众关注疾病,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规范治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患者拥抱更美好的人生。与此同时,著名脱口秀演员、笑果文化总编剧程璐、上海电视台主持人贝倩妮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健康传播部科普“达医”戴恒玮也作为脱口秀特邀嘉宾亲临现场,现场与脱口秀选手互动。

《健康脱口秀》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开播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该病好发于中青年,具有难治性、易复发、癌变倾向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无法根治,多数患者需终身用药。近年来,随着发病率与就诊率的提升,IBD已逐渐成为我国较为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预估到2025年,我国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

  《健康脱口秀》“我要胖10斤”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从疾病出发,结合医生和患者的自身经历,通过风趣幽默的表演方式针对IBD的认知误区进行吐槽和辟谣。表演中金句频出:“任何病你不听医嘱,就得立遗嘱”、“把刀留给手术台,不要留在心里”、“现在相信神药,将来就得找后悔药”……为观众送上了一场“听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的医学科普盛宴。

《健康脱口秀》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开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杜鹏作为IBD领域的外科医生,为消除IBD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展开了“话疗”攻势:“IBD患者普遍比较年轻,很多人还处于’头可断头发不可乱’的年龄段,如果不和病人聊,不告诉他们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他们怎么可能安安心心地让我动刀呢?”言语中将严谨幽默的外科医生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健康脱口秀》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开播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晓蕾则绘声绘色地谈起了IBD医患间的“爱恨情仇”。护士与患者、家属与医生,一则则发生在IBD医患和家属间的真实故事在王晓蕾的妙语连珠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不管爱情还是亲情,都要建立在信任医生的基础上。”现场金句频出,引起了场内外观众的强烈共鸣。

《健康脱口秀》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开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顾于蓓巧妙地引用了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生动形象地传递了IBD早诊早治的理念:“有些早期患者几乎没有症状,但我们通过非常细致的早期检查发现了病症,并且规范科学地治疗了它,让患者可以长期地健康生活。就像大厦将倾之前发现了裂缝并及时修补了它。比起鲜花和掌声,这会让我们IBD医生更自豪。”

  “IBD核心志愿者”傅昊然、“反差萌摇滚音乐人”张哈哈、“佛系随缘者”顿慈以IBD患者的身份从自身患病经历出发,鼓励患友乐观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IBD也是一个这样的密室。我去过,见识过,知道里头是怎么回事儿,当有人来的时候,我就可以带着他,笑哈哈地闯过一关又一关,”傅昊然在脱口秀中说到。

  作为特邀嘉宾,著名脱口秀演员、笑果文化总编剧程璐表示,“大家的脱口秀让我觉得IBD这个疾病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经历,如果能够真正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它,把内心的烦恼表达出来,对自己和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疗愈。”

  据悉,此次《健康脱口秀》“我要胖10斤”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是中国IBD患者赋能项目的活动之一。去年,中国IBD患者赋能项目启动,通过一系列的线上线下赋能活动,致力于携手多方帮助并满足中国IBD患者在疾病治疗、生活及职业发展等多方面未被满足的需求,激发患者潜能,助力其实现健康目标,拥抱美好生活。

  《健康脱口秀》“我要胖十斤”炎症性肠病科普专场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健康云、哔哩哔哩、腾讯视频、凤凰网媒体联合支持,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及杨森中国公益支持。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粤桂协作”旅游专列开进大苗山

  • 春花映古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天,我耳畔一直回响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这句话。
2023-03-17 05:30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发现,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平均影响可达2.4百万分率(ppm),表明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2023-03-17 05:30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推动全域企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工作,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023-03-17 05:3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023-03-17 05:30
从跨国视角来看,碎片化的监管措施会妨碍跨境人工智能市场的形成,并威胁到数字主权。为此,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023-03-16 06:45
针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大岛坚一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放射性物质不同于普通危险化学物质,采用化学处理难以将其去除;同时,关于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等的长期影响,人类还所知甚少。
2023-03-16 06:45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常林研究员课题组在两年攻关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达架构,攻克了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这两个世界性难题,保证高性能高安全的同时,极大降低未来激光雷达系统体积、复杂度、功耗和成本。
2023-03-16 06:25
为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学院以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工科”教育模式为依托,坚持横向融合与纵向贯通相结合。
2023-03-16 06:25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03-16 06:05
14日,“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直线加速器满能量出束,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束。由此,HEPS进入科研设备安装、调束并行阶段。
2023-03-15 05: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