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将至,天气由温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秋分是养生的关键阶段,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一说,秋季养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这样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感冒和咳嗽。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张荻提醒市民,在秋分时期要想保持身心健康,需要做到“四防”:防秋燥、防秋凉、防秋乏、防秋郁。
防秋燥:多吃滋阴润燥食物
现代人感受的秋燥,一般表现为皮肤干、眼干、鼻干、咽干的这种黏膜干,有的人可能还会出现大便干、肠道干的一些表现。秋季和五脏里的肺部关系最大,所以肺部相关的器官最容易受到秋燥的影响。我们的呼吸系统,就从鼻部的鼻黏膜到口咽部、肺部都会觉得有一种干燥缺水的感觉,在这个季节很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秋分以后阳气开始收敛,空气中的水分随着阳气的收敛,也是下沉的状态,所以空气变得比较干燥。秋季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像百合、银耳还有梨子。中医认为脾能生肺,所以我们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说莲藕、山药,这些长在土里面的食物,有健脾的作用,也可以间接性的有滋润肺部的作用。在我们平时也可以用一些滋阴润燥、养肺的一些中药来煲汤,或者是适当的煮点水喝,例如沙参、玉竹、麦冬等。
防秋乏:早睡早起四季皆准
在夏季的时候,人们的精神相对比较活跃,到了秋季,人就突然会觉得比较困乏,尤其是中午,可能觉得打不起精神,全身无力,或者是早起了没多久,一会儿又觉得困倦、乏力、头晕,这就是秋乏的一些症状。秋天属于收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会开始往体内走,人体的运动、精气神主要是靠阳气的支撑,所以从秋季开始人就容易感觉有气无力。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就不用治疗,它属于正常的身体反应。
再就是有些人日常生活习惯不是很好,长期的晚睡,生物钟被打乱,哪怕是晚起,身体也不会得到好的修复功效,所以经常感到疲惫乏力。年轻人可通过中药调理治疗失眠,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长期来看,一定要从自我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培养,无论是秋季还是其他季节,都建议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防秋凉:“春捂秋冻”应根据每人体质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俗话说“春捂秋冻”,到了秋季,我们不要捂得太过严实。初秋一般还是带点温热之性的,寒邪较少。穿衣要选适宜的厚度,不能因为怕受凉就穿得很多,其实这个时候温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穿多了,反而更容易受热,出现感冒的症状。慢慢地到了深秋,温度逐渐地下降,可以再适当增加一些衣服。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是阳虚体质,本身就怕冷一点,所以就要多穿一点,但都是以舒适度为主。
防秋郁:多做一些开心的事情
中医认为,秋与肺相通,肺主气,司呼吸,在五行属金,通于秋气,在志为悲。故秋天容易酿成精神、情志性疾病,尤以抑郁、失眠最为常见。因此,有人将“秋郁”称为季节性抑郁症。
中医认为各种情绪之间存在相互克制的作用,“用喜胜忧”,这个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忧伤的情绪,就是多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例如去户外游玩等,可以调节忧伤的情绪,通过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通过娱乐活动让自己开怀大笑,纾解郁闷的情绪。(记者汪涵 通讯员薄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