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17年10月,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穿越太阳系的系外小天体,它呈暗红色,身形异常狭长,犹如一支雪茄,被命名为奥陌陌,意为“远方的信使”,不仅说它远道而来,也形容它速度很快。
令天文学家无奈的是,奥陌陌运动速度和亮度凭现有技术都难以捕捉,只能得到一个粗略的光谱,据计算,奥陌陌以每秒25.5千米的速度进入太阳系,随后一度达到每秒44千米,短短两个月就彻底失去了它的身影。
首位星际访客来去匆匆,它的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特征,让天文学家们一度摸不着头脑,因为现有行星系统理论根本不适用。
如果是彗星,调用几乎所有天文望远镜,却没有看到它有向外喷射气体和尘埃的迹象;如果是小行星,它的运行轨迹却又如此飘忽极端,需要引入一个相当大的非引力项才能合理解释。
奥陌陌消失两年后,关于它的起源和成为星际天体的过程终于有了解释。中国科学家建立了一种能够兼顾奥陌陌所有特征的模型。
根据该模型,恒星的潮汐力会将天体撕碎成许多转动碎片,部分碎片的速度在潮汐作用下,可增大至超过恒星的逃逸速度,使它们成为星际天体。这些碎片非常扁长,长短轴的比例大多数高于5:1,有些甚至高于10:1。
在潮汐撕碎过程中,碎片的表面因恒星炽热灼烤而融化。当远离恒星时,融化的表面重新凝结,使得碎片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粘结力,从而可以维持所形成的细长形状的结构稳定性。恒星的热辐射同时也使得碎片内部可挥发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消耗殆尽。因此,碎片的光谱性质具有小行星的特征,并失去了明显的彗星活动表现。
不过,一些升华温度较高的可挥发性物质,如水冰等,能够在地下数十厘米处保留。在奥陌陌飞掠太阳时,这些水冰被太阳热辐射激活喷发,提供了所观测到的非引力加速度。
至此,首位“系外来客”的谜团得以揭开。
科学顾问:张 韵
监 制:战 钊
记 者:宋雅娟
肖春芳
联 络:黄京一
部分素材来源
Animation of ‘Oumuamua passing through the Solar System
Is ‘Oumuamua an Interstellar Asteroid or Comet?
Meet ‘Oumuamua,the first observed interstellar visitor to our solar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