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首页> 科普频道> 光明动科普 > 正文

【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来源:光明网2020-04-16 10: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17年10月,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穿越太阳系的系外小天体,它呈暗红色,身形异常狭长,犹如一支雪茄,被命名为奥陌陌,意为“远方的信使”,不仅说它远道而来,也形容它速度很快。

【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令天文学家无奈的是,奥陌陌运动速度和亮度凭现有技术都难以捕捉,只能得到一个粗略的光谱,据计算,奥陌陌以每秒25.5千米的速度进入太阳系,随后一度达到每秒44千米,短短两个月就彻底失去了它的身影。

  首位星际访客来去匆匆,它的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特征,让天文学家们一度摸不着头脑,因为现有行星系统理论根本不适用。

【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如果是彗星,调用几乎所有天文望远镜,却没有看到它有向外喷射气体和尘埃的迹象;如果是小行星,它的运行轨迹却又如此飘忽极端,需要引入一个相当大的非引力项才能合理解释。

【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奥陌陌消失两年后,关于它的起源和成为星际天体的过程终于有了解释。中国科学家建立了一种能够兼顾奥陌陌所有特征的模型。

【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根据该模型,恒星的潮汐力会将天体撕碎成许多转动碎片,部分碎片的速度在潮汐作用下,可增大至超过恒星的逃逸速度,使它们成为星际天体。这些碎片非常扁长,长短轴的比例大多数高于5:1,有些甚至高于10:1。

【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在潮汐撕碎过程中,碎片的表面因恒星炽热灼烤而融化。当远离恒星时,融化的表面重新凝结,使得碎片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粘结力,从而可以维持所形成的细长形状的结构稳定性。恒星的热辐射同时也使得碎片内部可挥发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消耗殆尽。因此,碎片的光谱性质具有小行星的特征,并失去了明显的彗星活动表现。

  不过,一些升华温度较高的可挥发性物质,如水冰等,能够在地下数十厘米处保留。在奥陌陌飞掠太阳时,这些水冰被太阳热辐射激活喷发,提供了所观测到的非引力加速度。

【动科普】“系外来客”奥陌陌,为何来去匆匆?

  至此,首位“系外来客”的谜团得以揭开。

科学顾问:张 韵

监  制:战 钊

记  者:宋雅娟

     肖春芳

联  络:黄京一

部分素材来源

Animation of ‘Oumuamua passing through the Solar System

Is ‘Oumuamua an Interstellar Asteroid or Comet?

Meet ‘Oumuamua,the first observed interstellar visitor to our solar system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国南戏展演启动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