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天冷吃火锅,什么最解辣?
首页> 科普频道> 光明动科普 > 正文

天冷吃火锅,什么最解辣?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2019-12-27 16: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天冷穿秋裤,人冷吃火锅”,冬季里人气最旺的美食可能就要属火锅了,而飘满辣椒的红汤火锅又成为很多人的心头爱。可是,对于不能吃辣的小伙伴,想起这些年来被辣支配的恐惧,就要问,到底吃什么才能快速解辣呢?

天冷吃火锅,什么最解辣?

  人有“酸甜苦咸鲜”五种味觉受体,而辣并不在其中,因为它其实是一种痛觉。辣味的本质,是辣椒里面的辣椒素和我们口腔里的一种受体蛋白质TRPV1结合,刺激我们的痛觉神经,并向大脑发出疼痛警报;而TRPV1又是一个热痛觉受体,当温度高于43℃时就会被激活。所以辣其实是热与痛的混合感觉,“热辣”这个词,真的是再形象不过了。

  既然辣是一种痛觉,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喜欢呢?原来,当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大脑会立即命令全身“戒备”,从而造成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同时释放出内啡肽止痛;持续释放出的内啡呔,还会使人精神振奋,让喜欢吃辣的人欲罢不能。

  了解辣味的本质,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对付它了。首先来看辣椒素,辣椒素的特点是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所以被辣到了,喝水是没有用的,辣椒素仍然会和TRPV1蛋白质紧紧抱成团,释放辣的信息。

天冷吃火锅,什么最解辣?

  吃点或喝点脂肪含量高的东西,比如牛奶、酸奶、奶茶、冰淇淋等,才能使辣椒素跟着饮料或者食物里的脂肪溜走。当然,直接喝油也是有效果的,不过,用户体验可能不是很好。

  看完辣椒素,我们再来看TRPV1蛋白质,是它对我们的大脑发出了热辣警报。那么想让它安静下来,就需要给它降温了。冰酸梅汤、冰可乐、冰啤酒,反正只要是冰的,都多少会有点作用。

天冷吃火锅,什么最解辣?

  所以,吃火锅的时候,最有效的解辣饮料是冰牛奶,冰酸奶和冰奶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有一种食物的解辣能力还在牛奶之上,就是冰淇淋。冰淇淋的脂肪含量高于牛奶,其解辣效果也更为明显。可是想到捧着冰淇淋吃火锅,那画风也太诡异了吧。

  最后提醒大家,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都不利于健康,所以食辣也要量力而为。鸳鸯锅底或许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呢。

  监  制:任贺春 赵 铮

  策  划: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肖春芳

  制  作:苏小坡

  技术支持:光明网

  出  品:中国数字科技馆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