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首页> 科普频道> 光明动科普 > 正文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来源:光明网2020-03-25 07: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战胜新冠病毒,关键要靠科学技术。快速研发或找到对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正是当下众之所望。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但新药研发是一项投入大、耗时长,而且对科研技术具有极大挑战的工程,从研发到上市,一般要经过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应用研究四个阶段。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药物发现是新药研发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首先要明确药物的作用靶点,有的放矢。接着要找到能够对靶点起作用的武器,也就是候选化合物,试验有效的,就会被制成候选药物。之后还要在蛋白、细胞、组织等非生命体上进行一系列体外实验。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试验将转到动物的体内进行,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是最为复杂的环节,同时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第三步,临床试验将在人体中进行,分为三期,主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药效和给药量等。Ⅰ期临床试验对象为健康志愿者,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Ⅱ期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Ⅲ期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评价利益与风险关。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药物经审批上市后,还需要做上市后应用研究,即第4期临床试验,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改进给药剂量等。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四个阶段下来,新药研发妥妥一场马拉松。根据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的研究,实验室发现5000~10000种候选药物,只有250种可以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只有5种可以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最终只有1种能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相比之下,“老药新用”是当下相对快速的一种研发策略。老药的安全性、耐受性等都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我们需要研究的主要是它们抗新冠肺炎的疗效,所以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⑧药物研发“马拉松”有没有捷径?

  当前,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我国已经开启了所有的绿色通道,各种各样的行政环节全部在向治疗救治病人开放,但正如周琪院士所言,科学的事情含糊不得,科学不能降低标准,无论是老药还是新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捷径可走。

总监制:杨 谷

监 制:宋乐永

    战 钊

策 划:宋雅娟

脚 本:宋雅娟

制 作:肖春芳

部分素材来源

Roche:From idea to medicine

PhRMA:The Drug Discovery Process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出 品

  往期视频: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①新冠肺炎中间宿主之谜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它?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②揭秘新冠病毒繁殖的“强盗逻辑”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③疫苗研发为何要“兵分多路”作战?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④“古老”的血浆疗法能否“出奇制胜”?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⑤一支疫苗诞生要闯几道关?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⑥干细胞如何启动“修复技能包”?

  科技战疫系列动画⑦单克隆抗体如何“精确制导”清除病毒?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