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杨振宁投稿被拒?他还向中国科学老顽童发过“接头暗号”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杨振宁投稿被拒?他还向中国科学老顽童发过“接头暗号”

来源:光明网2017-09-20 17: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今天,一篇朱邦芬院士讲述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回国后的五大贡献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与此同时,8年前杨振宁向权威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投稿遭拒的一段往事再次引发讨论,杨振宁院士也因此再次刷屏朋友圈。事实上,除了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大贡献,杨振宁身上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且听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科学“老顽童”王渝生为您开讲。 

60年前,也就是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当时是31岁,杨振宁当时是35岁,风华正茂。60年过去了,李政道今年91岁了,而杨振宁已经是95岁高龄了。

杨振宁投稿被拒?他还向中国科学老顽童发过“接头暗号”

我跟杨振宁联系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在20多年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史协会工作。我们在深圳举行了一个中国科学史的国际会议,并邀请了一些外国学者参加。

杨振宁投稿被拒?他还向中国科学老顽童发过“接头暗号”

当时突然有个人告诉我,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当客座教授,是不是能够就近把他请来。我当时是协会的秘书长,于是就给杨振宁先生发了一封传真。没有想,过来几天,杨振宁给我回了一封传真。我一看,就把我笑坏了。他说,渝生秘书长大鉴,邀请收悉,非常愿意与会,请你在某月某日下午三时,在罗湖关过关的中国大陆一方,左边第一个卖茶叶蛋的摊口,跟我见面。我给同事一看,他们都笑起来了,像是特务在暗号接头一样。

杨振宁投稿被拒?他还向中国科学老顽童发过“接头暗号”

后来杨振宁在深圳的会上,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就是中国科学史近代化的历程。我当时是研究所的副所长,主管科研业务,就聘请他为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后来我调到中国科技馆,又请他到科技馆作过报告,总体而言,他非常支持中国的科学事业。

【科学家小传】

杨振宁投稿被拒?他还向中国科学老顽童发过“接头暗号”

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

  【讲述人】

杨振宁投稿被拒?他还向中国科学老顽童发过“接头暗号”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数学会理事暨数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郭守敬》;主编有《数学大师》、《天文太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数学卷》、《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主译《跨越大洋两岸的科学文化交流》。发表论文100余篇。曾入选“中国十大科技人物候选人”。2015年7月,王渝生受聘为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编  导:宋雅娟 肖春芳

后期制作:王瑞雪

美  术:王建宇

出  品:光明日报科普融媒体工作室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