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大连光源”15日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科学家发现月球大约形成于45.1亿年前

并不是所谓的由于地球遭受严重撞击掉落的残骸形成的月球,而是一系列小撞击形成了许多小月球,最终相互融合成一体。

科学家发现这颗恒星也许来自其他星系

测绘项目像斯隆数字巡天已经绘制出模拟预测的三个恒星流,但还不够充分。

长七火箭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给航天员送吃的、用的

程堂明举了个例子:火箭的“心脏”——发动机在出厂前会经历短短几十秒的“校验试车”,用于预测它们上天后的表现。

航天建设斩获建筑信息管理领域“奥斯卡”

记者12日从航天科工七院(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院近日在英国伦敦斩获Be Inspired全球创新奖建筑类入围奖,成为全球三个获得该奖的设计公司之一。

航天科工启动“行云工程”技术验证

“行云试验一号”是航天科工集团行云工程的首颗试验验证星,由该集团公司四院九部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制。

着眼未来,抢占信息社会战略制高点

2016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量子卫星“墨子号”星罩组合体吊装,与运载火箭对接。“墨子号”在升空入轨后的未来两年里,卫星和地面站将共同执行三大科学任务: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星地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量子隐形传态。

日本将再发射三颗人造卫星 加强相关定位系统

为此,日本也于2010年发射了准天顶卫星“Michibiki”,拥有被称为“日本版GPS”的独自的人造卫星定位系统。

听小行星讲述过去的故事

“露西”预计在2025年抵达首个目的地——小行星带,随后于2027年至2033年,拜访特洛伊群的6颗小行星。“赛姬”项目主要负责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和太空探索分校主任林迪-埃尔金斯-坦顿说:“这是探索一种新型天体的绝佳机会。

在两亿公里外的火星拍地球是什么样?能看清澳洲大陆

这张图片由HiRISE摄影机拍摄的两张照片组合而成,为显示地球与月球表面细节,NASA对照片亮度进行了调整。

科学家或找到土卫六灾难性甲烷雨的证据

这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广阔的冲积扇,右侧部分是目前仍然活跃的冲积扇区域,有许多小溪流经过所以呈现蓝色。这两种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沉积物是什么,泥石流堆积扇主要形成在黏土丰富的地方,而片流扇主要形成在大颗粒沙子普遍存在的地方。

太阳系第九行星可能是被捕获的“流浪行星”

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大约60%的遭遇事件中,闯入的流浪行星将从太阳系抛射出去,多数情况下,这仅是简单的流浪行星。

欧洲南方天文台加入“突破摄星计划” 共同探测系外行星

即使在中红外波段,宿主恒星都比伴随行星要亮几百万倍,因此需要专用技术以此来减少宿主恒星的影响。

“哈勃”绘制“旅行者”地图

“旅行者”号探测器和哈勃空间望远镜分别对于星际空间的直接和间接测量,对于规划真正的星际任务——例如未来的突破摄星——是非常重要的。

“嫦娥三号”任务探测数据科学应用研究项目结题

该项目历时3年,在月球科学、地球等离子体层、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

C919进入首飞窗口期 大飞机产业链受益

A股市场上,随着大飞机概念的再度兴起,洪都航空、中航飞机、中航机电、西部材料等涉及C919生产设计环节的相关上市公司均有望受到市场持续关注。

坚定的民用航空发展主力军

2016年,中航工业发展的关键词当首推聚焦主业、瘦身健体。与运20F-100模型参展不同,有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称号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则是让观众一睹真容。

2016民用航空大事件:波音首个海外工厂落户中国

1月29日,安装了CFM公司LEAP-1B发动机的波音737MAX成功完成了2小时47分钟的首飞。

中国航天今年“小目标”:要从月球取回一捧土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介绍,嫦娥五号重达8.2吨,将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

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圆满完成,地理国情监测示范效应初显,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正式启动,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作用不断彰显。

科学家破解深海潜标数据实时传输难题

并重新布放14套深海潜标和440余件观测设备,再次刷新了单一航次布放、回收深海潜标观测设备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

中国发射升空的“高景一号”是什么神器?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第32次飞行,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44次发射。

高景一号成功发射 为中国首个全自主研发0.5米商业卫星星座

此次发射采用一箭双星(01/02星)的方式,两颗0.5米分辨率的卫星将在同一轨道上以180°的对角角度飞行。

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出征 计划年底发射

。这颗在轨运行时间不少于180天的小卫星长约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27厘米,采用航天八院研制的立方体卫星分离装置,

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要做大的“乘坐环境”改动,时间不允许,于是研制人员寻思着方式,给小卫星开辟了“绿色、快捷通道”,用于其安装、分离,助其翱翔太空。

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升空 系“南理工造”

据了解,发射中学生科普卫星可以影响和带动航天知识在中小学生中间的普及,吸引和推动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航天事业中来。

“向阳红01”:海洋科考“鸟枪换炮”

向1船具备大气、海面、水体及海底立体综合海洋探测能力,能够满足全球海洋环境和资源科学调查需求。

美国无人自主技术发展及应用

未来,大多数系统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具备半自主能力,且随着自主能力的不断增强,系统将具备更多功能,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但只有实现自主性与人员的有效协同,才能更好地发挥系统作用。

“嫦娥三号”最新科研成果公布 多项都属于世界首次!

国防科工局日前介绍,“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自2013年12月成功着陆月球之后,已经在月球停留超过两年半时间,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一张图带你走近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场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

为何天热多暴力? 专家:气候影响生活方式

自由大学心理学家保罗·范朗说:“气候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以我们从未注意过的方式影响着文化。

辟谣|宇宙真的有“墙”?不是你想的那样!

2018年10月,一则“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墙”的“新闻”开始在网上流传。但这整个故事完全是一个假新闻,其内容则通过在一个真实但并不惊人的科学新闻里塞进大量误解和臆想的内容后炮制出来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