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有大量我国古典诗词是吟咏花卉的。各种花卉随着节气的递进,顺时而开放,到时即凋谢,每一种花都有其花期,可谓是物候的表征,时令的信使。有一首诗用花开花落展现时序推移,语言清丽,形象鲜明,请读宋王淇的“春暮游小园”诗:
春暮游小园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䕷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梅花在严冬傲雪,率先亮相,迎候着春天的来临;随着节气变迁,其他花卉依序开放;到了仲春时节,梅花零落,粉褪妆残,然而海棠艳丽登场了;在荼蘼(亦作酴醾)开到残败之际,则春事将阑,夏日临近了(“夭棘出莓墙”即为其征兆)。
我国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以为风应花期而来,所以称之为“信”。宗怀撰,成书略后于公元500年(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荆楚岁时记》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后世在民间流传也甚广泛。所列花期,从小寒节气到谷雨节气,计4个月,8个节气,24个候,每候以一花之风相应。下面列表以作介绍:
这是一种以鲜花开放为观察对象的候应或物候标志,蕴含着科学思想和实际价值,也体现了诗情画意和绚丽芬芳,可谓物候与节气(或曰物候历与天文历)的生动结合。让我们从各“番”中,撷取若干,展示古人如何在节令的背景下吟咏这些花卉,使它们成了物候的标志。
第一番是梅花。历来咏梅诗最受推崇的当数宋林逋的“梅花”(或题“山园小梅”)诗:
梅花(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
小寒和大寒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众花均已开败,独有梅花就在这时盛开,花色淡雅,香气清幽,历来被看作高洁的象征,也因而被选为二十四群芳中的第一朵。宋王安石的“梅花”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咏梅的同时往往也吟咏白雪,而且把梅花的盛开看作春天来临的先声。又如宋卢作梅的“雪梅二首(其二)”诗:
雪梅二首(其二)
卢作梅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宋姚述尧的“点绛唇·兰花”词: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依,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兰花作为“信花”开始绽放在大寒的二候,这时离立春已近,已有东风吹拂,俨然春天的先驱。北宋韩琦的“迎春花”诗:
迎春花
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北宋赵师侠的“清平乐·迎春花一作金腰带”词:
清平乐·迎春花一作金腰带
赵师侠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
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
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唐李绅的“北楼樱桃花”诗:
北楼樱桃花
李绅
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
凝艳拆时初照日,落英频处乍闻莺。
舞空柔弱看无力,带月葱茏似有情。
多事东风入闺闼,尽飘芳思委江城。
唐皮日休的“樱桃花”诗:
樱桃花
皮日休
婀娜枝香拂酒壶,向阳疑是不融酥。
晚来嵬峨浑如醉,惟有春风独自扶。
北宋王安石的“乌塘”诗:
乌塘
王安石
乌塘渺渺绿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携。
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
北宋司马光的“早春寄景仁”诗:
早春寄景仁
司马光
辛夷花烂开,故人殊未来。
愁看柳渐绿,更忍折残梅。
上面6首诗每两首依次吟咏迎春花、樱花和望春花(又名玉兰、辛夷),这3种花分别是立春三候的“标志性”花朵。
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和“红杏出墙”已然是日常惯用的成语了。
宋文天祥的“罗山长存叟兄弟来谢宴山中”诗:
罗山长存叟兄弟来谢宴山中
文天祥
天开盘谷隐,春到浣溪家。
一水楼台影,满山桃李花。
春风寄横笛,夜月拟乘槎。
政好逢佳客,江空北斗斜。
这首诗描写的时间应在孟春时节,正值雨水到惊蛰两个节气之间。期间李花和桃花相继开放,在春风中竞芳争妍。
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诗: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的每一句简直都是春初的物候记录;一个“先”字透露的信息是:诗歌描绘的时令应是春天刚回,残冬寒意方敛之际。桃花作为惊蛰一候的信花,在料峭春寒才退的时节方始在青翠的篁竹丛中开出“两三枝”来,这时春江之水才刚刚回暖,而鸭子已纷纷下水了。同时,蒌蒿遍地蔓延,芦苇“芽短”即才吐新芽,河豚鱼即将长成为餐桌上的时鲜。好一幅全景式的“物候图”!
唐郑谷的“咏海棠”诗:
咏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春分一候正是仲春时节,春风荡漾,春雨绵绵,粉蝶翩翩。海棠在春风吹拂中应时开放,显得分外“秾丽”和“娇娆”。宋代苏东坡有一首题为“海棠”的诗更广为流传:
海棠
苏东坡
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陆游的“出游二十之十二”诗:
出游二十之十二
陆游
吴地清明未减寒,梨花初动杏花残。
平沙漫漫人争度,微雨萧萧客跨鞍。
野寺吹螺作春会,山邮籴米具朝餐。
已开九帙吾何觊,时说金丹强自宽。
梨花是春分二候的信花,到了清明才开放不久,而杏花却于雨水二候开放,这时已经过了两个节气,正在凋残。
唐顾云的“咏柳”诗:
咏柳
顾云
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
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
古诗词中咏柳的很多,而咏柳花的凤毛麟角。大凡提及,多为柳絮飞舞,或斥责相向,如杜甫之“轻狂柳絮随风舞”(“绝句漫兴”诗),或不屑一顾,如司马光之“更无柳絮因风起”(“客中初夏”诗),不一而足。有一首唐诗题为“咏柳花”,薛能所作,首两句即为“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无非自况身世,亦不脱此窠臼。上引顾云的诗,倒是令人耳目一新,虽未明提柳花,但句中“绽黄”意指柳花即将绽放,应了“长堤未见风飘絮”之说。柳花开放在清明三候,即“春暮”之前,也与诗中描写的时令相当。前述朱淑贞“即景”诗中“谢却海棠飞尽絮”的时节,则已经到了“春暮”,应是“日初长”的立夏,刚好出了二十四番之列。
唐刘禹锡的“赏牡丹”诗: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皮日休的“牡丹”诗:
牡丹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这两首诗对牡丹极尽夸赞。牡丹花色绚丽,芳香馥郁,雍容华贵,富丽端庄。刘诗赞为“国色”,而皮诗赞为“百花王”、“第一香”;于是有了“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开时,已届谷雨一候,时值晚春,正是百花凋谢之际,而牡丹一花“吐芳”,独享风流。
宋方岳的“荼蘼”诗:
荼蘼
方岳
山径阴阴雨未乾,春风已暖却成寒。
不缘天气浑无准,要护荼蘼继牡丹。
荼蘼花本在谷雨二候的春风吹拂下“继牡丹”应时而开,却面临山间反常寒冷天气的“摧残”,以致诗人发出了“要护荼蘼”的呼声。
说到底,笔者实在是凡夫俗子一个,把蕴含深邃思绪、曼妙意境、千种风情、万般雅致的古典诗词,一概作“物候诗”去看。无非以此聊博读者一粲耳。
作者简介:萧耐园,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退休教师。爱好外语和文史,也爱好摇笔杆。退休后曾翻译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书籍10余本,写天文专业著作6-7本,科普文章近百篇。
荐读人简介:肖军,研究馆员,北京古观象台常务副台长。1986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和天文科普工作。参编《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合著《宇宙史话》等。
主讲人:肖军、米琳莹
录音责编:袁凤芳
音频后期:杨帆
监制:万昊宜
编辑:赵宇豪、蔡琳、柒柒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