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微评】驻村第一书记的强农报国新春“答卷”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微评】驻村第一书记的强农报国新春“答卷”

来源:光明网2025-01-24 10:18

  编者按:

  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创新激活“大思政”大宣传”潜能和效应,中国农业大学、光明网联合推出“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微评”专栏文章,激发“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奋进力量,铸就强农报国思政引领力。

  “欢迎大家到峪口镇过大年,我们带来了耐寒耐高温的旱稻和高油高产的黄豆,都是博士农场的产物。”2025年北京平谷区峪口镇美食文化节上,中国农业大学派驻北京市平谷区东樊各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沈其林说。新春临近,袅袅炊烟中处处洋溢着对家乡最深的眷恋。一批又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接续奋斗,驻扎农村基层,住进百姓心中,铸就乡风新貌。

【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微评】驻村第一书记的强农报国新春“答卷”

左图为沈其林在2025年北京平谷区峪口镇美食文化节上推销农副产品、接受北京广播电视台采访;

右图为沈其林在北京平谷区东樊各庄村察看林下赤松茸、中药材种植情况。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核心在于选派优秀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在沉浸式锻炼中提升自我,为脱贫后的乡村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2021年以来,全国持续选派50多万名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他们将先进理念、资金项目、技术资源带入驻村一线,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脱贫只是第一步,乡村振兴也不应该局限在满足吃、喝、医、住、学、水等基本需求,更重要是要谋发展,在发展壮大经济上进行更多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派驻云南省镇康县帮东村第一书记毛明说。帮东村共有糖料甘蔗种植面积约6000亩,这是村民经济收入的最重要的支撑,但由于地处山区无法应用大型收割机械,在驻村第一书记毛明协调下,中国农业大学马少春教授团队针对帮东村研制丘陵山区甘蔗机收装备,取得一定进展。为进一步推动科研攻关,2023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在帮东村成立“云南镇康智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科技小院”,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微评】驻村第一书记的强农报国新春“答卷”

左图为毛明在电商直播推销云南镇康县帮东村的“帮东农米”“金丝大皇菊”等农副产品;

右图为毛明在云南镇康县帮东村甘蔗地砍甘蔗。

  近年来,在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坚强领导下,从制度、队伍、资源、经费和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全校师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切实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师生,扛起“国字号”农大强农报国使命与责任,发扬“自找苦吃”精神,深入田间地头,把初心写在祖国大地上,将使命夯进村屯农家中。他们担当作为,积极开拓创新,在助力基层治理、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一边鼓励种植户申请财政补贴,开展绿色有机认证,一边向学校及食品供应链行业的校友推介,扩大销售渠道”,北京市平谷区东樊各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沈其林说,“在北京平谷,我们积极投身‘农业中关村’建设,矢志农业科研攻关,创设‘博士农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实现全面振兴”。

  乡村发展千差万别,产业基础强弱不均,资源条件优劣有别,但毋庸置疑,人才是打破发展瓶颈,盘活乡村振兴“大棋局”的重要因素。以驻村帮扶工作为起点,选派一批真正有能力、有实力、有热情的驻村干部,才能为乡村持续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交出满意答卷。

【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微评】驻村第一书记的强农报国新春“答卷”

  (王琳,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